※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理论 >> 社工理论 >> 正文
潍坊:加大政府购买,强化队伍建设 推动社会工作服务融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报告
时间:2013/9/9来源:点击量:

    摘要:社会工作服务是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充实。本研究以潍坊市为例,通过论述潍坊市社会工作服务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结合外地经验和本地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瓶颈,指出社会工作服务融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切入点和相应措施。期望对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工作服务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 前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以来,特别是中央18部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社工意见》)和中央19部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社工规划》)发布后,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积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努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国家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今年七月一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实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对全省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都被提到了重要位置。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都是现代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融入大局、及时回应需求是做好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前提。如何将社会工作服务融入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如何及时根据需求完善社会工作服务政策、拓宽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开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及时提供人们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专业服务,非常值得研究探讨。

2 社会工作服务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包括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协调、社会功能修复和促进个人与环境适应等在内的专业服务,是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社会工作服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尊重、人文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是不断壮大的服务队伍、不断拓展的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的服务设施、不断增长的服务资金。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正在不断建立,“三社互动”和“两工”联动服务机制在我国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步成为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制度。民政部、财政部出台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指导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以及购买主体、对象、范围与程序,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3 潍坊市社会工作服务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3.1 潍坊市社会工作服务建设情况

    我市自2007年以来,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为契机,以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为目标,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入手,认真贯彻落实《社工意见》、《社工规划》,在全市积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社会工作服务基础逐步夯实。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一是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随着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和职业水平评价的深入开展,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逐年增加。截止2012年底,全市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有343人,列全省第三。2013年有720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这些专业人才有不少是社区主任、民政事业单位领导,还有党的十八大代表杨守伟、感动潍坊人物崔中军及100名市优秀社会工作者(和谐使者)成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骨干力量。二是服务平台不断拓展。市直及各县市区各类民政事业单位率先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奎文区、诸城市、寿光市指导社区设立社工服务站,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诸城市及高新区积极扶持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引导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组织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绝大多数街道或社区设立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社会工作服务开展提供专门场地、配备专门设施。寿光市圣城街道向阳社区是全市首批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社区。自去年起,该社区以示范创建为契机,通过引入GIS地理信息技术和三维数字仿真模拟技术,为辖区建立了三维实景平台及电子档案。市社会福利院、寿光市社会福利中心等服务机构将社会工作硬件设施建设纳入机构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提升工作条件,为社会工作服务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四是服务政策不断出台。《潍坊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办法(试行)》(潍民字〔2012〕63号)、潍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意见》(潍发〔2013〕10号)相继发布实施。《潍坊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办法》即将发布。我市连续三年把“探索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作为全市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项目。省民政厅与市政府签订的《共同推进潍坊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合作协议》,把支持潍坊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八大内容之一,并从支持潍坊500万元福彩公益金当中列出100万元用于此项工作。五是服务成效逐步显现。近年来,各社区及养老服务机构主动回应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社会工作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市社会福利院在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中,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心桥服务项目”,并在为老服务中引进最新管理服务理念,被评为全国模范养老机构,并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奎文区东关街道奎文门社区针对城市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家庭援助、精神慰籍、残障康复等社会工作服务,致力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工福街社区等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组织引导,充分调动居民尤其是“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复员退伍军人、老知识分子)参与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开展“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活动,壮大了社会工作服务力量。

3.2 潍坊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不断创新理念,强化综合措施,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3.2.1 加快“四个转变”,引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全面升级

    第一,养老服务主体,由政府包办向政府创造环境与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相统筹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第二,养老体系内涵,由单一的机构养老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衔接转变。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均衡发展。第三,养老服务内容,由单纯的生活照料向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系列化服务转变。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提供差异性、多样化服务。第四,养老服务对象,由传统的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向全体老年人转变。政府重点保障好“三无”、“五保”以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服务需求,同时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

 3.2.2 坚持“五化方向”,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3.2.2.1 机构建设网络化

    按照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兴办的原则,大力推进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养老服务机构网络化建设。在市级,投资700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床位500张的社会养老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全市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专业养护中心和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基地。2011年,将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和镇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好的10件实事,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了1处社会福利中心,每个镇街依托敬老院建设了1处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在保障好城镇“三无”、农村“五保”老人的基础上,重点收养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智失能老年人,并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提供支持,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社区,针对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意愿和现实选择,重点加强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就近就便为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和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在全市城乡社区建设了369处托老场所和日间照料中心。

  3.2.2.2 扶持政策配套化

    先后出台了《潍坊市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关于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创新点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对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2012年5月市政府出台了《潍坊市城镇“三无”人员供养办法》,供养标准为分散供养的每人每月不低于540元,集中供养的每人每月不低于830元。

  3.2.2.3 投资主体多元化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兴办养老机构已达56家,正在筹建的近20家,拟投资达160多亿元,其中过10亿元的3家。由昌乐县政府与上海复旦复华商业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占地1400亩、计划投资50亿的中国昌乐寿阳山养老产业功能区和由潍坊峡山湖养生养老基地有限公司为主开发的占地3387亩、计划投资20亿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峡山湖养生养老示范基地已开工建设。

  3.2.2.4 服务手段信息化

    依托自主研发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了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具有很强的服务功能:一是信息查询。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身体状况、医疗情况、服务需求、配偶及子女的基本信息、志愿者结对情况,居住地及单元楼号等信息查询。二是数据统计。可按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养老模式(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等类别对老年人进行分类统计。三是跟踪服务。通过单间呼叫、一键通手机、老年宝手机等通讯设施,通过双向交流,能够确定老年人所处具体方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救助,实现了跟踪定位服务。依托互联网在社区建立了亲情视频室,为老年人搭建起了与远方子女和亲属相互沟通的信息化桥梁。同时,建立了潍坊市12343民生万事通养老服务系统,打造了呼叫、网络、短信、平面媒体、服务大厅五大平台,整合了2000多家服务单位,在社区建立了120多处直流配送中心,24小时免费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代理、直流配送、居家服务、紧急救援、信息发布等全方位服务,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研制了老年人专用手机,集一键通、广播、电话和照明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一键按下,服务到家”,成为深受老年人喜爱的“好帮手”,目前全市已免费发放5万多部。诸城市依托为民服务中心12341热线平台,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按照“重点社区先行试点、所有社区共同推进”的原则,全市确定60个试点社区,建立了“12341”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数据库,为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医疗服务、生活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

  3.2.2.5 运行模式多样化

    一是公建民营。积极鼓励和引领公办养老机构采取承包经营、委托管理、服务外包等方式,选定专业机构负责运营。高新区管委会将投资7500万元建设的鹤颜公寓和鹤翔老年病护理院,委托给专业化团队负责管理运营,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双赢;奎文区社会福利中心等5家公办社会福利机构,通过公开招投标,采取承包经营、委托管理、服务外包等方式,选定各类专业化的机构负责运营。二是民办公助。根据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投资数额、建设规模、服务人数等因素,政府在土地征用、机构建设、机构运营、税费收取等方面积极落实政府优惠扶持政策。近三年,全市各级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对各类民办养老机构累计资助5600多万元。三是合资合作。潍坊鹤翔安养中心与日本富山县明寿会开展合作,注册成立了“中日合资潍坊鹤寿介护技术有限公司”,从建筑设施、人员培训以及管理运行等方面,全方位引进日本养老模式和管理理念,全面引进了其工作理念、养老模式和服务团队来运营管理鹤鸣公寓A座。高密市社会福利中心由市财政与东庄社区双方合资兴建。四是连锁经营。华都颐年园创新实施“候鸟式”养老,注册了专门的旅游养老公司,实施“侯鸟式走廊工程”,公司以山东潍坊和海南海口为基地,在北京、上海、南京等12个城市建设了旅游养老基础,开辟30多条季节性旅游养老线路,组织老年人冬季到南方避寒,夏季到北方避暑,累计服务老年人1000多人次。下步将在丹东马市岛、广西巴马长寿村建设老年科学养生基地。隋和缘养老服务中心先后建立了一部、二部和康馨园3处养老服务机构,实现连锁经营。五是购买服务。落实好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服务制度,为430名困难老年人解决了养老问题。针对辖区所有老年人,开展“套餐式”服务,现有5000余位老年人居家接受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专业化服务。生活不能自理的60岁以上城镇“三无”老人、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老人,入住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政府每人每月补助500元,居家养老的每人每月补助200元。高新区及潍城区望留、军埠口、大柳树等街办的“五保”老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鹤翔安养中心和华都颐年园等民办养老机构集中供养,既提高了供养服务水平,又节省了财政支出。今年为1000户困难老年人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逐步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环境。六是医养结合。将医养结合模式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医疗单位创办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养老机构,实现养老机构和医疗资源有效结合,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生活照料、康复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设置条件的养老机构可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实现“医养合一”。目前,我市“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迅速。潍坊市华都颐年园老年服务中心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营,打造“医”、“养”结合的全国示范新型养老模式。为加快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目前,市民政局正与市卫生局联合起草相关办法。七是互助养老。倡导多种形式的老年人互助服务,积极组织社区、村老年人开展相互帮扶与慰藉,让老人空巢而不孤独,在家门口安享晚年幸福生活,选择诸城市作为试点单位,积极探索邻里互助式养老,依托热心老年人家庭,兴办邻里养老互助点;选择寿光市作为试点单位,依托村民自助和集体经济,建设农村幸福院。目前全市打造邻里互助点605个。

4 外地先进经验

    政府购买服务是先进地区较为普遍的一种做法。政府购买服务起源于欧美。上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夫人面对于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低满意度及低效率,提出了改革方案,倡导创办私人服务机构,政府通过采购的方式,通过法定程序,将社会服务项目“外包”给私人服务机构(后来称为社会企业),政府则退居幕后扮演发包人和监督者的角色。后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渐在多地推广。

4.1 香港

    在老年服务方面,香港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社工全面参与的做法。民间福利机构逐步过渡改成“非政府机构”,与政府形成伙伴关系。政府以酌情津贴、标准津贴、整笔拨款的方式对其进行资助。政府监控服务质量。该项工作由香港劳工及福利局下辖的社会福利署负责,从2000年到2001年推行整笔拨款。其好处在于提高效率、鼓励创新、加强问责及提供弹性。政府不会在就人事编制、薪酬水准和个别开支项目设定资源控制。非政府机构可以自主灵活地调配资源。在2013-2014年度社会福利署向非政府机构购买社会福利服务金额高达96亿港元,有165家非政府机构加入整笔拨款制度。香港的安老服务一般是由非政府机构提供。安老服务的信念是使长者能够有尊严的生活,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援,以期实践“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理想。安老服务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支援服务,照顾长者各方面的需要和提升他们的生活素质,尽量使他们留在熟悉的社区环境生活;以及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院舍照顾服务。与内地实施的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大同小异。

    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是协助长者尽量留在社区中安享晚年,以及为护老者提供支援。例如个人照顾、护理、康复训练、社交活动、日间暂托和护老者支援服务。其他社区支援服务,例如长者计划、老有所为活动计划及长者度假中心等,让长者可以在社区安老、发展潜能和继续为社区做贡献。由于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日趋多元化,服务形式也以综合模式为主,务求方便服务使用者。概括而言,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可以分为三个范畴:长者中心服务、社区照顾服务及其他社区支援服务。

    香港没有镇(街道)这一级。社区之上就是长者地区中心(附设长者支援服务队)、长者邻舍中心及长者活动中心。它们为长者及其护老者提供地区和邻舍层面的社区支援服务,以便长者及其护老者可在临近其住所的中心接受多元化的服务,例如个案管理、社区及健康教育、护老者支援服务、社交及康乐活动、义工发展及外展服务。

    内地的机构养老在香港称院舍照顾服务,它是为一些年龄达65岁或以上,因个人、社会、健康及其他原因而未能在家中居住的长者,提供住宿照顾服务及设施。60至64岁的人士亦可提出申请,但须证实确有需

    要接受住宿照顾。院舍照顾服务共分为四种:长者院舍、安老院、护理安老院及护养院。长者院舍为能够照顾自己的长者提供群居的住宿服务,为他们举行活动,以及安排人员全日24小时予以支援。安老院为未能独自在社区中生活,但无需依赖他人提供起居照顾或护理服务的长者,提供住宿照顾、膳食及有限度的起居照顾服务。护理安老院为健康欠佳、身体残疾、认知能力稍为欠佳,但在精神上适合群体生活的长者,提供照顾、膳食、起居照顾及有限度的护理服务。部分护理安老院宿舍由合约院舍或参与(改善买位计划)的私营安老院提供。护养院为健康欠佳、身体残疾、认知能力欠佳,但在精神上适合群体生活的长者,提供住宿照顾、膳食、起居照顾、定时基本医疗和护理服务及社会支援服务。部分护养院宿舍由合约院舍提供。

    香港的社会工作服务可以说已融入养老服务的方方面面。2012年底香港人口数量达717.39万。香港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隶属于社会福利署的专业机构,另一类是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其中,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约占总数的3/4以上,总数达3800多家。民间社会工作机构还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吸纳专业社工、培育专业社工的中坚力量。在这类机构供职的达22300多人。其中专业社工4200多人,全为接受过社会工作高等教育的人士。注册社工中的61.7%就职于这类机构。1997年,社会工作注册条例获立法局通过,香港开始正式实行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1998年,社会工作注册局成立,制定并颁布了《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注册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等政策法规。注册局在监管社工的专业操守及行为、提高社工的专业水平、维护社工及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2 广州市老人院

    广州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的发展,虽然较上海和深圳地区起步较迟但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呈现草根NGO、高校参与、政府支持的多元格局。2010年《广州市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出台,在制度上规范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行为。为说明社会工作在广州市养老服务领域的发展情况,我们以广州市老人院为例。

    广州市老人院是广州市民政局下属的老年福利事业单位,1965年建院,现有床位1000张。服务对象包括社会孤寡老人、居家养老困难者、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老年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介护、介助老人所占比例近七成。

    在推进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邀请专家指导。老人院邀请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专家协助社会工作部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建立督导、培训、实习等系统,开展社工“同行计划”,指导开展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以及社工驻区等工作。二是整体提升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公开招聘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引进2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充实到社会工作部,全院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达到11名,组织20名社会工作相关人员分两批到香港考察学习临终关怀和社会工作服务;邀请专家到院开展有关社会工作、痴呆照顾、临终关怀等方面的培训。三是进一步优化社会工作岗位设置。2007年底起实行“双聘制”,3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被充实到老人院的中层管理岗位。2008年开始,又选派2名社工在自理区和非自理区开展社工驻区服务。四是高度重视社会工作督导和专业实习工作。首先,老人院专门聘请了香港资深社工提供专业督导,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和义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督导。

    广州市老人院不仅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和服务模式,如专业服务的“三个面向”(重点面向老人、老人家属及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等,更为重要的是,老人院已拓展了许多有利于养老领域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开阔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优先领域。主要开展的服务有以下三项:一是入院适应计划,帮助新入住老人舒缓情绪、应对变化、适应新生活。在老人入住机构的第一周,社工与老人进行首次接触,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向老人介绍院内可用的设施、服务等资源,与老人初步建立专业关系,并填写《社会工作部院舍适应计划初步评估表》,评估老人是否需要提供院舍适应辅导服务。若需要,则按服务计划提供探访和辅导,见面次数不少于3次。如果确认老人存在明显的社交心理问题,一时难以适应院舍生活,则及时转入个案服务。二是社工驻区计划,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社工工作场所由社会工作部下移到老人生活区,社工与其他工作人员全程服务所在区的老人。驻区社工的主要职责包括:定期查房,组织或协助开展各种兴趣小组、大型活动以及义工活动,为所在区工作人员提供情绪疏导、专业培训等服务,总结宣传所在区社会工作服务的经验等。对自理区老人以开展社交康乐活动为主,非自理区以开展治疗性小组活动为主。与传统服务方式相比,引入社工驻区服务的最大益处是建立了社工定期查房制度。社工查房旨在了解入住老人的身体、心理、情绪、社交等适应状况,发现有需要或有问题的老人,及时汇报跟进。三是“宁养服务”中的跨专业合作计划。“宁养”在医学上指以满足濒临死亡的病人生理上的需要为目的的安养服务,也称为临终关怀服务。老人院建立了一支包括社工、医生、护士、心理医生在内的跨专业团队,尝试整合各方资源为老人提供持续整体服务。

    广州市老人院的基本经验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新时期老人院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不断汲取社会工作理念,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二是把保护和发展专业能力、卓有成效地提供专业服务作为老人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三是把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社会工作人才作为老人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四是把尊重和善用“家门口”的社会工作资源作为老人院社会工作人才迈向更广、更深、更专门性服务领域的阶梯。

4.3 成都市锦江区

    锦江区搭建起了“三位一体”的养老助残服务体系,推行三种养老方式,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实现个性化养老助残,并推出一系列养老助残优惠活动。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在街道建立养老助残中心,配备按摩器、血压测量仪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中心还专门建立了为老年人服务的信息平台,对辖区老年人按照60~70岁、70~80岁、80~90岁、90岁以上4个年龄段进行了分类建档,建立了健康档案,老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生活情况、何时定制何种服务等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定期为有需要的老人上门进行洗衣、聊天、按摩等服务。特别是针对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工作人员还会用该平台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给他们送去各种关怀。有的社区也建立了为老助残关爱站,电脑、电视、各种医疗器材、图书棋牌一应俱全;还有一个体检室,社区的医护人员可以随时在这里为老人送上服务;而为照顾眼睛和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房间内沿墙设置了扶栏和盲道。关爱站工作人员介绍说,关爱站还对社区内3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录入,在每位老人家里安置了一键通,只要按下一键通,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所需服务。

    二是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锦江区一共有8万多位老年人,4万多位残疾人。在成立“区为老助残服务中心”基础上,在全区16个街道、64个社区建立街道为老服务中心和为老服务站,负责管理指导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各街道办事处确定家政、就餐、医疗、物业维修等居家养老定点服务机构各一家以上;各社区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涉及便民家政、老年用餐、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救助等七大类,其中包括家庭保洁、代买代购、上门理发、陪同就医、家电维修、交流聊天、电脑培训等多项有偿服务。政府还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券”,老年人凭该券有选择性地到相关老年服务机构就可享受到服务。凡具有锦江区户籍、年满60周岁的低保老人、残疾老人、特殊困难老人每月可享受160元左右的养老服务券;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每月享受40元养老服务券;年满80周岁的老人均可每月享受60元的养老服务券。

    三是培育社区托老机构。在每个街道办事处培育、建立1所以上社会组织兴办和管理的社区托老服务机构,既可以新建,也可以依托街道助残关爱中心和社区助残关爱站合建。机构主要提供日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休闲娱乐、膳食配餐、就诊陪护等服务,优先向病残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保健等,并逐步普及到全区老人。居住在锦江区辖区、年满60周岁的老人,均可享受政府定点托老服务机构提供的优惠和有偿服务;符合条件者可享受政府购买(补贴)的定点托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托老服务。

4.4 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最基本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服务职业不是简单劳动型职业,而是知识性、技术性较强的职业,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来从事知识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编制区域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引导养老服务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居家养老运用的专业服务方法主要包括:

    一是老年个案工作方法。老年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缓解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在居家养老服务中,个案社会工作主要运用于满足老人的个性化的需求。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对有心理、情绪、行为问题的老年个案提供咨询辅导。老年个案工作主要运用个案管理模式、心理与社会模式、精神分析治疗模式、人本主义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来介入居家养老服务,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例如,在老人遭受突发性重大打击,如发生脑出血、骨折、亲人离世时,往往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惶恐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此时,运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危机介入能以专业方法帮助老人疏导情绪,重建认知,并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是老年小组工作方法。针对一群遇到相同问题的老年人,用小组社会工作的方法可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小组工作方法又称团体工作方法,它主要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小组,即选择具有共同爱好、存在共同问题、彼此身体状况和能力基本一致的老人组成小组,并设计活动方案,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互相影响,增进相互支持,帮助小组成员利用活动过程来应付和解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小组成员发生转变并得到成长。通过小组工作方法,不但老人自身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通过交流与互助,也帮助其他老人(小组成员)的问题得到解决。

    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可以运用小组社会工作的方法,来解决老年人心理困扰、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的问题。适合老年人开展的小组活动有很多,例如,通过开展老人怀旧小组,让老人回忆过去生活中的个人事迹、工作成就等,增强老人自信;通过老人沟通互助小组,让老人们在一起谈谈烦心事、高兴事,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运用团队的力量,帮助组内成员排解不良情绪;通过开展老人业余爱好小组,帮助老人丰富业余生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通过开展支持性小组,帮助老人应对与衰老联系在一起的艰难生活转变等等。

    三是老年社区工作方法。老年社区工作,是指以社区中的老年人为工作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内老年人参与集体行动,以发现和确定老年人在社区中的问题,动员社区资源预防和解决老年人的问题,促进老年人的社区参与,改善老年人与社区的关系,培养老年人的自助、互助与自决精神,建立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提升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水平和晚年生活质量的一种宏观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首先,可以通过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针对目前社会大众对居家养老服务知晓率低的问题,大力宣传居家养老服务,扩大其知晓度,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其次,开展社区教育,对社区居民进行尊老、爱老、敬老、孝老教育和宣传,倡导子女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多陪陪老人,多照顾老人,多与老人交流沟通。再次,也可以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帮助老年人建立及扩大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社区整合。另外,鼓励老人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作用,多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为社区发展做贡献。

5 发展瓶颈

    我国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服务发展不均衡、服务制度不健全、服务平台不完善、服务手段不专业、服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社会工作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5.1 政策制度不完善

    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在政策中重硬件设施、重床位数量。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社会工作服务方面没有具体要求,更提高不到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的层面。在《潍坊市政府采购养老服务实施办法(试行)》中,要求服务对象仅限于潍坊市户籍,且常年居住在本市,60周岁以上的城镇“三无”老年人、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服务内容还没有涉及社会工作服务。

5.2 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截至2012年潍坊市现有注册社会工作师(含初级)300多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在民政事业单位中工作的人员,属于兼职社会工作者。潍坊目前尚没有一所高校设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无从说起。2012年11月寿光民政局在潍坊率先设置41个社会工作岗位,这标志着民政系统的事业编制人员有了专业的社会工作师职称系列。但许多社区没有专职社工岗位,一些民政事业单位也没有专职社工,兼职社工未从事社工的工作,所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缺口还很大,投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社工力量相当薄弱。

5.3 社会组织数量少、功能差

    潍坊市社工协会是目前潍坊市唯一一家与社会工作直接相关的社会组织。潍坊尚没有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也没有社会工作基金会。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的于2012年年底成立,运作一般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成立时间短,人力和物力、财力缺乏,制约了社会工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服务养老事业的能力。

5.4 行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直接领导下的联合相关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社会养老工作的全国性行业社会组织。其宗旨是:倡导先进的社会养老理念,推广先进的社会养老模式,探讨重要的社会养老议题,探索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市虽然成立了市级社会工作协会,但由于还没有明确理顺自己的现实任务,工作尚未铺开。

6 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找准社会工作服务的切入点

    潍坊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实现老有所养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到2015年,达到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实现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的目标,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覆盖全市城乡社区。要达到这个总体目标,社会工作服务有以下切入点:

6.1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有别于传统服务的个性化服务”

    “有别于传统服务的个性化服务”出自于最近出台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创建标准》(民函〔2013〕133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居家为基础开展养老服务,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而是以社会工作服务进家庭为标志,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情感交流、精神慰藉和照料服务。大力培育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支持各类信誉好、懂经营、善管理的养老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连锁经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我市为困难家庭失能失智老年人出台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非常及时到位。

6.2 在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进程相伴随,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逐渐弱化,依托社区开展养老服务势在必行。各级要切实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城乡社区,同时社会工作服务应该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要按照就近方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加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十二五”期间实现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的目标。要积极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增加养老服务功能。依托热心老年人家庭,兴办邻里养老互助点,倡导多种形式的老年人互助服务。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依托村民自助和集体经济建设农村幸福院。而推进上述工作,一靠政策,二靠人才,尤其是社会工作人才。潍坊市奎文区东关街道及寿光市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目前这两个街道的持证社工数量分别是19人及17人,主要是社区领导及工作骨干。

6.3 开展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

    机构养老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集中服务需求,尤其是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照料。养老机构还可以利用设施、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辐射周边社区,支持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服务,提高整个社会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供需矛盾突出、床位缺口较大,是我市当前社会养老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网络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在建设重点上,优先发展供养型和养护型养老机构;在建设规模上,注意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避免大而不当、入住率低;在建设档次上,注意保持非营利属性,不片面追求高档、豪华。

6.4 深化社会养老服务运行机制

    要打破传统公办养老的服务模式,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高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一是深化公建民营机制。对已有的公办养老机构,要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要求,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创新。对新建的公办养老机构,可通过总体承包、分部承包、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推动实现公办民营,由政府直接办服务向重点管服务转变。二是深化民办公助机制。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要根据其投资额度、建设规模、床位数量、入住率等因素,给予一定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尽快发展壮大。三是大力加强行业建设。积极培育社会养老服务行业组织,特别是要尽快成立潍坊市社会养老服务协会和养老产业促进会,促进行业自我管理、服务和发展,逐步建立起政府依法管理、行业组织规范自律、服务实体自主运营的新格局。

6.5 提升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

    养老服务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养老服务队伍,可以为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大力开展专业学历教育。各高等院校,特别是潍坊医学院和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要结合专业结构调整,有计划地增设与养老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开展养老服务学历教育,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依托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市养老服务示范基地、潍坊华都颐年园老年护理学校等机构,利用两年时间,分级对全市养老护理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从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力争到2015年实现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三要鼓励开发社工岗位。开发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积极引入专业社工人才,加快培育志愿者队伍,支持养老机构吸纳困难群体就业,努力形成专业人员引领志愿者的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科学化水平。四要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建立健全以培训、使用、评价、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探索研究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不断改善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

6.6 健全完善各项养老保障制度

    要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工作是社会政策的传承机制,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政策落实者,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搭起一座沟通桥梁。政府要完善政策切实保障公众的利益,需要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工作者的反馈建议。一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我市已全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进一步巩固全覆盖成果,努力实现制度、人员全覆盖,努力构筑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四位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统筹发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水平,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三是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制度,提高低保标准,对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实行政府供养,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四是完善老年福利制度。认真落实山东省优待老年人规定。进一步完善高龄补贴制度,全市普遍将高龄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90岁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大到80岁以上。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为孤寡老年人、失能半失能贫困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或机构养老服务。

6.7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设施配套建设。要坚持城乡统筹,合理规划布局,组织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养老服务发展需要,加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城乡新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要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建配套实施方案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未按规划要求和标准建设的,不能通过验收。已建住宅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的,要逐步补建或利用闲置的设施改建。可供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场地也应纳入设施建设要求。二是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要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规范各类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加强政府对社会养老机构监管,杜绝侵害老年人权益的事情发生。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养老服务过程中,一旦发现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危机介入,并向上级反映,确保服务对象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潍坊市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已出台10年,许多条款已不适应新情况、新特点,要抓紧修订这一办法,加入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内容。各地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将其上升为制度性安排。三是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要抓紧制定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的相关标准,建立相应的认证体系和养老服务建筑设施、人员配备、分类管理、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标准,加快建立完善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及养老服务的资格评估、需求评估、质量评估等评估制度。将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逐步纳入社会养老服务领域之中。四是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和体现服务水平的高低。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政府实施行业管理提供依据,为社会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信息,为公众养老需求提供服务,为人员培训提供支持,大力提高为老服务整体水平。要充分利用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潍坊12343民生万事通网络平台和老年“一键通”专用手机等有效载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于社区老年人群体,提供各种专业化服务,不断拓展为老服务领域,丰富为老服务内容,真正建成便捷高效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6.8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良性互动,以事业促产业,以产业带事业,实现共同发展。各地要积极支持发展老年生活服务、医疗康复、文体娱乐、老年用品、休闲旅游等养老产业,鼓励金融保险机构为养老产业提供相关服务。要引导企业开发老年保健、老年照护、老年康复辅具、老年住宅、老年宜居社区等产品和服务市场。要鼓励社会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参与老年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工作人才输送、评估、咨询和第三方认证等服务。要加强对“候鸟式异地养老”、“以房养老”、“土地养老”等方式的研究探索,有条件的地方可先行试点实验。

7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将社会工作服务融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健全制度、建设队伍、开发岗位、拓展服务为重点,积极发挥社会工作在服务以人为本、促进人文关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要着力抓好五方面工作。

7.1 落实服务政策

    民政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是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基础政策。《指导意见》的发布实施,对于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改进现代社会管理服务提供方式,完善现代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对该项工作非常重视,我市《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即将出台,该意见就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流程、需求评估、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等环节做了详细规定。建立健全以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为主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推进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库,推动实现项目库管理与预算编制的有机衔接。积极协调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扩大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规模,通过财政性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逐步形成以财政经费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快相关政策与标准研制步伐,使社会工作服务及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在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7.2 建好服务队伍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是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人才激励的具体办法和将要实施的重点工程。加强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建设,关键要坚持能力为本、实务为本的原则,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要深化人才培养。要根据现有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培训。对于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社会工作知识基础的从业人员,要加强社会工作实务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的能力;对于尚未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从业人员,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着力增强他们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能力。要适应社会工作服务发展需要,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社区和单位建立社会工作实训基地,研究完善社会工作职业能力标准。其次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深化人才培养、完善人才评价,不断壮大社会工作服务队伍,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市社会福利院五年间半数在编员工考取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的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7.3 开发服务岗位

    开发专业岗位、拓宽服务平台,是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基础。当前,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抓好养老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要把社会工作融入到养老服务之中,进一步落实民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率先做好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工作,配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落实岗位工资待遇和激励保障政策。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各领域的积极作用,在所有涉老领域事业单位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推动相关领域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二是要加大基层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按照和谐社区建设总体要求,本着理顺关系、理清职能、整合资源的原则,逐步在与养老服务非常密切的城市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等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立健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机制。要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推动乡镇设置直接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的社会工作岗位,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创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升为老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快推进民办社会服务组织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步伐。要通过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程序、落实税收优惠、建立孵化基地、支持能力建设等措施,积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及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吸纳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强化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

7.4 实施服务工程

    实施服务工程是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落实中央18部门出台的《意见》、中央19部门制定的《规划》要求,按照我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关于扩大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试点的意见》,在前期四个县市区4个社区及一个单位试点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全市所有县市区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目前,国家民政部已经发布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计划未来8年要在全国建立200个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1000个示范单位和2000个示范社区。我市要抓住在该项工程实施中起步早的优势,抓紧做好工作,进一步落实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实施办法,提出示范创建目标任务,强化推进措施,争取有较多的县市区、单位及社区成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示范单位或示范社区。

7.5 强化服务成效

    将社会工作服务融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在成效。强化社会工作服务成效,关键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增强成效意识。把是否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作为衡量社会工作服务成效的根本标准。二是要加强方法运用。要在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及机构养老的各个环节加大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运用,进一步深化社会工作服务内涵,加快推动养老社会服务从传统向现代过渡,从生存型、补救型向预防型、发展型延伸,从刚性管理、被动回应向柔性服务、主动介入转型,从注重物质救助与思想教育向注重精神服务、增强社会功能、突出人文关怀与个性化服务提升。三是要健全评估机制。要围绕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价,研究制定可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探索第三方评估,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建立评估结果与购买服务、项目支持、财政投入、评先表彰、试点示范挂钩制度。要通过绩效评估,用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科学的指标来说明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成效,突显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权威,使社会工作服务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真正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真正成为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文件,2011,《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

[2]中共中央组织部文件,2012,《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中组发〔2012〕5号)。

[3]民政部文件,2012,《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民发〔2011〕196号)。

[4]国务院办公厅文件,2011,《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0号)。

[5]潍坊市委市政府文件,2012,《潍坊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办法(试行)》(潍民字〔2012〕63号)。

[6]《山东省民政厅、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潍坊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加快民政事业创新发展合作协议》,2011。

[7]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关于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

[8]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潍坊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潍政办字发〔2012〕30号)。

[9]潍坊市民政局文件,2012,《潍坊市城镇“三无”人员供养办法》。

页面顶部】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关闭

Copyright © 2017 Weifang Social 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支持单位:潍坊新闻网
潍坊社会工作协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130073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