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回答了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如何治国、如何管党等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也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城乡基层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夯实执政根基的支撑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要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指导意义,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和推进。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在基层,基层治理服务水平的高低与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休戚相关,基层社会治理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居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进程的感受和认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把基础平台搭好了,把基层基础夯实了,真正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就有了基础。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统筹谋划各领域改革提供了根本依据。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加快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必须自觉地将改革信念和创新思维贯穿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全过程,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增强群众自治能力,扩大公众参与,激发社会活力,发挥社会协同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重政府、轻社会,重行政、轻自治,重管控、轻服务,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的问题。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环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念。城乡基层是宣传和普及法律法规的重要阵地,是培育居民群众法治意识和守法习惯的重要平台。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居民群众主体地位,尊重居民群众首创精神,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激励广大居民群众做尊法守法的表率,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夯实基层基础。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建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政治保证,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好,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实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放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去把握,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去推动,放在全面深化基层社会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去落实,推动形成参与广泛、权责明确、协调有力、资源整合、运行高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应当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要更加注重法治化引领。面对日益复杂艰巨的社会治理任务,要善于用法治精神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有效实现依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体系。加快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推动修订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展街道办事处条例立法论证,适时启动社区建设条例研究起草,依法厘清基层社会治理各主体的角色定位与职责范围,逐步构建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要依法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城乡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动员和组织居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托居(村)民会议、居(村)民代表会议等协商议事机制,拓宽社区组织与基层政府、驻区单位等各类主体开展协商的途径,制定协商计划,丰富协商内容,创新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加强跟踪评估,提升协商效果。要培育基层法治文化。指导完善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支持居民群众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深入开展城乡社区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居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是要更加注重社会化参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凸显了新时期社会治理的社会化趋势,就是要注重引导居民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实现群众的事情由群众来办,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政策,加快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资助、以奖代补、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着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政策体系,逐步增加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吸纳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数量,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方法在城乡基层工作中普及应用。要积极推进“三社联动”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载体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骨干作用,建立居民群众提出需求、社区组织开发设计、社会组织竞争承接、社工团队执行实施的联动机制,推动“三社”互联互促互动,更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
三是要更加注重精细化服务。传统治理模式惯用的笼统、粗放、经验化的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样、思想观念多变的社会现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精细化势在必行。要完善街道管理服务职能。推动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法下沉社区,将更多的服务管理资源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优化街道办事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流程,建立权能精简、权责一致、权力制衡的运行机制,增强基层管理服务效能。要加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使乡镇政府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积极构建乡镇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社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协同参与作用;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推动乡镇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要强化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紧编制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以满足居民群众各方面多层次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社区多元化、多样化服务能力为方向,构筑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性志愿互助服务和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相互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是要更加注重专业化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群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基层服务需求多层次、多方面、个性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这就迫切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加快专业化发展步伐,以专业理念引领居民参与、以专业技能回应居民诉求、以专业服务增进居民福祉。要以标准化建设助推专业化。认真梳理基层社会治理领域标准现状和需求,加快推进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构建全面配套、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科学合理的服务体系;围绕城乡基层公共安全、社区治安、社区矫正、纠纷调解等社会管理领域,以及劳动就业、救助福利、卫生计生、科普教育、文化体育、环境保护、公共法律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研究制定基础通用标准、管理服务标准和设施设备配置标准,推进各项管理服务规范化,逐步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要以队伍建设助推专业化。加强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拓宽来源渠道、改善队伍结构,加强培养锻炼、提高能力素质,严格管理监督、促进履职尽责,强化激励保障、激发队伍活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扎实、精干高效的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将社区工作者纳入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专门政策,建立健全社区各类专业人才的发现和使用机制,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五是要更加注重信息化支撑。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地改变当今世界的面貌,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跟上信息化步伐,创新治理手段,改进治理方式,提升服务能力。要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政策,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有效简化办事程序,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应用,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和实时比对,将各自形成的鲜活数据,汇集成完整、准确和极具时效性的民生大数据,加以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制定政策,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准确性,实现社会治理服务的精准化。要有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研究制定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明确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大力发展社区电子商务,推动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物业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广泛吸纳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等社区服务信息资源集成,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