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区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书记、社工师 江宏
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基础设施陈旧,存在“三多三薄弱”现状,即:老年人多、困难群体多、硬件欠账多;资源薄弱、财力薄弱、力量薄弱。社区现有居民楼33栋,居民住户1560户,人口5870人,其中困难家庭117户,60岁以上老年人667名。 近年来,社区“两委”立足社情民意,凝聚民心民智,积极探索实践“四委合一”工作模式,即决策委(自我决策)、执行委(自我管理)、服务委(自我服务)、监督委(自我监督),将社区管理职能与社区服务进行剥离,实现行政事务专人管与社区服务大家做,从而构建一个由“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协商决策”与“居民自治下社会组织参与的执行服务”相结合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努力让社区居民更满意、更幸福。 一、成立决策委,推动民主协商决策 由社区牵头,成立社区代表决策委,作为小区开展民主决策的组织机构。负责召开社区代表会议,对涉及小区居民、经营业户及辖区单位共同利益的重要事项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建议、事先协商提出方案的基础上做出决策,从而使社区党总支作出的各项决定充分体现居民、经营业户、辖区单位的意愿。针对新形势的要求,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邀请专业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参与,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使各项决策更有利于实施。 社区决策委根据《居民组织法》的要求,制订本社区的《决策委员会工作章程》,并在广泛征求小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起草《社区自治管理公约》,经各自治管理小组组织居民讨论通过,既是社区自治管理的工作规程,也是全体居民的行为规范。社区代表由由本社区内满18周岁以上有选举权的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经营业户代表、辖区单位代表等组成。居民代表分常住户与租房户代表,按社区居住总户数的5%-10%产生;经营业户代表按街巷划段分配,每段街巷产生2名经营业户代表;参与决策的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从社会组织联盟中推举产生。社区代表大会必须社区成员代表过半数出席才能召开,表决社区代表提请问题,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协调解决研究决策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由出席代表过半数通过才能生效,其决议、决定和通过的事项在本社区内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在合法的前提下,任何组织个人无权更改,全体人员自觉遵守执行。 二、依据自治公约,开展民主协商管理 发挥社区自治主体作用,推进角色转换,使社区居委会由政府行政事务的“下设机构”向“社区居民的代言人”转换。改变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扩大社区居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促进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社区自治合力,确保党委和政府各项工作在基层社区的有效落实。将整个社区按照300-400户分为五个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社区5名工作人员分别为5个网格的责任人,社区工作人员为网格管理员,网格党支部书记为协管员,整合党员、楼长、志愿者、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的力量,整合不同的社会工作方法,形成管理合力。每个网格据各片区特点和资源优势,以楼或楼院为单位(沿街门店按街巷为单位),成立自治管理小组,每个网格设5-6个自治小组,负责执行落实决策委决定事项、负责维护公共安全、社区治安、协调居民纠纷、办理公共事务,协助网格管理员做好社区卫生、计划生育、治安调解、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形成党组织在社区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区的自治和发展起到能动作用。 在管理过程中首先引导自治管理小组“自转”。鼓励各自治管理小组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和优势,针对存在问题、共同兴趣和共同需求,发挥核心人物的作用,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创建活动;其次围绕主题“公转”。以文明和谐创建为载体,通过互相评比、现场交流、成果展示,把展示各小组风貌、交流创建体会、树立样板典型、总结先进经验有机结合,促进各自管小组管理工作的平衡发展。第三,推动自治管理小组“共转”。立足“三结合”,在内容上将自管小组管理与社区工作相结合,在组织上将自管小组创建与社团培育、群团活动相结合,在活动形式上,将自管小组管理与志愿者服务、自助互动相结合,三管齐下,相辅相成,营造良好氛围。形成社区决策委员民主决策、社区执行委为指挥、自治管理小组为网络、社区居民为主体、专业社工为指导的良好格局,积极开展“共建、共管、共享”活动,逐步建成高度自治、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 三、推行“四社联动”,实现全方位服务 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成立社区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志愿团体、专业社工组织,在社区开展各项社会服务。通过“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将过去传统的、由政府提供统一模式,居民被动接受的社区服务工作方式,转变为社区结合自身特点、特色立足居民需求、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在街道领导和社区居委会的协调下,授权社会组织全过程参与的双向服务双向受惠的模式。成立5个组织:即:社会组织社区孵化器,在社区内开展帮贫救困、青少年救助、老年医疗康复养生、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推行家庭病床新模式,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日间照料新途径;楼宇经济服务联盟,利用社区大党委这个平台,将辖区内的单位组织起来,发挥单位的能动作用,为辖区居民开展服务,同时根据他们的需求,引导社会组织为辖区单位提供所需社会服务;社区义工队伍,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居民、低保对象参加社区保洁、治安巡逻、绿化等义务劳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成立志愿者服务站,积极推行“志愿者银行”活动,社区志愿活动有组织、有活动、有记录,做到社区内的孤、老、残、弱都都能得到救助;社区互助协会,曹家巷社区于2013年4月份探索成立了全市首家居家养老邻里互助协会。现在已达到12个互助小组,121个老人。在“社区照顾”理念的指导下,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受助面不断扩大,居民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也更加发扬,互助组的老人实实在在享受到“相邻是福,相识是缘,相助是爱,互助是情”的邻里互助居家养老新模式的便利和温馨。 四、完善自治机制,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市、区、街道党委、政府的要求,建立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在街道纪工委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将原社区事务公开监督小组和社区民主理财小组进行整合,职能划归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对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决定和决议的情况进行监督。对社区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进行监督。 目前,社区大力拓宽居民诉求渠道,开设了一部电话、一个意见箱、一块点题板等民意反映阵地,搭建了飞信群、QQ群等沟通互动平台,实现了社区与居民零距离接触、近距离服务。社区“两委”带头公开承诺践诺,通过群众评议、班子考评等形式,将社区干部履职情况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自2014年以来,曹家巷社区大力推行阳光听证制度,在全市率先实行了社区低保听证制度。社区监督委员会对社区事务实施监督,将社区运转、资金使用、党员管理、低保救助等事宜全部让群众来监督、让群众来评判,提高了社区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下一步还将委派社工组织对项目的执行、服务、效果运用专业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找出不足,提高社区服务成效。 “四委合一”的管理模式将“民主协商”融到“社区治理”之中,通过建立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调动了驻区单位、社工组织、志愿团体、社区党员、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整合社区各阶层利益,化解矛盾,解决社区诸多难题,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的认同感,最终实现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