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潍坊市社区协商及“四社联动”培训班资料汇编
时间:2017/7/8来源:点击量:

 

潍坊市社区协商及“四社联动”研讨会

资料汇编

 

 

 

 

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

2017年6月

 

 

 

 


目  录

 

一、创新“三社联动”的潍坊模式····················1

    潍坊市民政局

二、探索党建引领、典型带动、立足本土的潍坊模式····12

    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张新民

三、标准化示范创建助推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27

张光辉、张月婷、马丽丽、单莉

四、多元共治聚合力,德泽北海倡新风——新城街道北海社区工作情况简介···································41

高新区新城街道北海社区 谭斌

五、浅谈社区民主协商·····························48

奎文区梨园街道张家庄社区 徐秀荣

六、五位一体整合社区资源 四社联动开展社区治理····51

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 马丽丽

七、理念引领  四社联动推动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融合发展··············································58

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 王致娟

八、社区协商推动四社联动工作---凤凰社区居委会····63

坊子区凤凰街道凤凰社区 王艳玲

九、运用“四社联动”机制  打造和谐社区············69

潍城区南关街道曹家巷社区 江宏

 

十、孙家社区用标准化助推社区三社联动···········75

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 张光辉

十一、樱园社区“四社联动+社区协商”突破传统社区服务瓶颈·············································77

奎文区梨园街道樱园社区 江洁

十二、“四社联动”背景下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研究——以金都社区为例·································84

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

十三、推进“四社联动”,创新社区服务···············91

安丘市社会工作协会

十四、论“四社联动”强“四社联动”功能···········98

青州市海岱养老中心马艳超

十五、加强社区协商 创新社区治理·················107

潍城区南关街办五道庙社区 姜海峰

十六、推行四社联动 加强社区协商 创新社区治理····110

潍城区南关街道人民商城社区 李伟华

十七、社区工作实践总结··························117

诸城市龙都街道孙晓东

十八、关于社区协商及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73

    潍坊科技学院 杨春燕

 

 

 


创新“三社联动”的潍坊模式

 

潍坊市民政局

 

“三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基本平台、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社会工作为专业支撑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机制。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把推进“三社联动”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将其列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无缝衔接,逐渐形成了“党建引领、融合联动、立足本土、三化提升”的潍坊模式。2016年,潍坊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地区,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今年5月,全国宣传贯彻《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现场会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专题论坛在潍坊召开。8月份,全国城乡社区治理示范培训班将在潍坊举办,并确定观摩三个社区。

一、夯实三个基础,激发联动活力

“三社联动”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必然要求,可以从源头上、基础上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管理的关口前移,形成社会治理创新的强大动力。潍坊市在推进“三社联动”过程中,注重夯实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三个基础,并将其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社区治理结构。

(一)推进社区平台建设,筑牢联动基础。

一是创新建设模式。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是政府资源投放的集聚点,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主要平台。潍坊对城市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以街路巷河为界,将428个社区优化调整为233个,形成了无缝隙、全覆盖、整齐划一的网格化布局。在农村推行“多村一社区”建设模式,形成“2公里·半小时”服务圈,全市共建设农村社区927个。

二是提升服务水平。硬件建设方面,市政府要求街道每年新增财力向民生项目倾斜,主要用于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按照每百户不少于40平方米的标准集中配置,高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每百户30平方米的要求。软件建设方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重点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设立“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厅,健全社区服务机构,将30多项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编制了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各类资源的科学整合和合理使用。

三是强化政治功能。在城市社区推行“大党委”制,将村(居)、新经济组织和驻区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全部纳入管理联动范畴,采取居居联建、村居联建、居企联建等形式,灵活组建各类功能型党组织,构建起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有的县市区还在社区试点运行二级网格“大支部”,探索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二级网格大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立体组织架构,满足社区成员需求。鼓励党委书记、党员积极学习社工知识,使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服务功能体现政治功能。

(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服务载体。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潍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规范性文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建立了市、县两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开展公益创投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为初创时期、草根阶段、转型时期的公益组织提供专业化孵化培育服务。2014年1月份,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就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主体、购买内容、购买程序与方式、资金管理、组织保障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潍坊的社会组织都把承办政府交办任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写入了机构章程。

二是创新孵化模式。坚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党组织双孵化,鼓励社会组织遴选优秀党员申请成立党支部,不满三名党员的调配成立联合党支部,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党建活力,帮助社会组织快速成长。在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引进社会工作硕士,对入驻组织进行陪伴式督导,促进社会组织人才全面成长。鼓励社会组织轮流主办公益沙龙,通过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全市共注册登记社会组织4119家,登记志愿者30万人。

三是培育引进并重。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鼓励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和引导社区培育引进社会组织双向互动,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力量。注重强化本社区“草根组织”的培育孵化,为其提供活动指导、能力建设、资源对接等支持。例如,奎文区各街道均设立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每个社区至少培育5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全区共培育引进各类社会组织230家,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300余家。

(三)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支撑。

一是强化协会引领。2012年11月成立了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随后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社会工作协会。选聘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中国最美社工担任协会领导,使协会在行业引领、人才培训、促进社会工作规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开展社工继续教育暨督导助理培训班等各类培训26次,培训1.6万人次。深入社区调研,完成了5篇研究报告,参与起草多项政策、标准,督导“三社联动”。推动社会工作教育,在全市6个社区及单位建立了高校实习点,助推9名资深社工成为高校讲师。潍坊市社工协会先后取得全国社会工作微电影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社会工作知识网络竞答赛最佳组织奖等8个国字号荣誉,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

二是注重政策推动。2011年9月,山东省民政厅、潍坊市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潍坊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民政事业创新发展合作协议》,提出“共同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并给予资金支持。潍坊市民政局及时出台了关于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三项政策一个指导意见”,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2013年,潍坊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力推动社工人才建设。自2008年起,通过9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潍坊已有持证社工2096人。

三是积极招才引智。邀请中社社会工作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担任潍坊市政府高级顾问,为潍坊社会工作发展出谋划策。邀请全国知名专家陆士祯、史柏年、陈锦堂、范斌、隋玉杰等多次来潍坊讲学考察做课题,在潍坊业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工学会秘书长邹学银十年来10多次来潍坊指导工作,推动我市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走到了全国前列。积极与广东、北京行业协会建立联系,与省内外4名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签订了合作协议。

二、强化党建引领,推进融合联动

“三社联动”不是简单的业务拼凑,而是三个主体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潍坊市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协调、整体运作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使之相互支持、渗透融合、整合资源、一体发展。

(一)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前提。潍坊市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从严管党治党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形成了以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共识,将党建工作贯穿到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的各个环节,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末梢。2011年至2013年,潍坊市连续三年把“探索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将“三社联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工程列为试点内容。2015年,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在30个社区开展“三社联动”试点列入当年为民服务的30件实事之一。从2015年开始,发展、支持、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及大力开展“三社联动”的内容连续三年被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几年亲自签批有关社会工作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潍坊市发布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进一步优化了社会工作政策环境,推动了社会工作提速发展。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孙绍骋、戴均良等领导先后来潍调研指导,对我市社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宫部长还给予了社会工作“南方看深圳、北方看潍坊”的高度评价。

(二)深入推进“三个融合”。

一是推进身份融合。倡导社区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社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提升转换为社区社工专业人才。2012年,我们发现、培养、树立了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的5名女社工师,将其打造为业内小有名气的“潍坊社区社工五朵金花”,如今已是百花争艳。据统计,全市担任社区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的持证社工有300多人,成为集社区骨干、社工师、社工督导于一身的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9名资深社区社工被潍坊科技学院聘为社会工作专业讲师,成为“双师型”人才。

二是推进岗位融合。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在涉及社会工作领域的事业单位中增设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确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比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三是推进平台融合。潍坊是中国社工联合会公布的全国首批“实习实训实务”基地。我们借势在6家社区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还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孵化基地、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建在了社区。在社区这个平台上有培训项目,有实务项目,有大学生实习,有社会科学课题研究。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不仅从事服务,而且要带大学生实习,要督导新入职社工提高,应邀登上党校、高校讲台。社区的一批社会工作研究课题被列为全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并被评选为市级优秀课题,一批优秀案例、学术论文在专业期刊发表。在今年初全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大赛上我市7家社区的服务项目全部获奖,列全省第一。

(三)健全联动体制机制。“三社联动”的关键在“联”合行“动”,通过“联”来建立“三社联动”的体制,通过“动”建立“三社联动”的机制。通过推行专业化服务、项目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加强社区服务联动、资源联姻、组织联建、队伍联带,实现互联互动、真联真动。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作保障。把一些具体事务交给社会组织去承接,可以通过项目化运作整合各方力量,完善“三社联动”项目化运作的流程,进一步明确“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的发布内容、申报方式、申报要求、申报条件、工作程序和具体安排、资金管理和使用规则,依托各类项目推进“三社联动”,实现项目化运作与常规性服务有机结合。

二是激活群众自治为基础。群众广泛参与既是推进“三社联动”的强大动力,也是“三社联动”是否真正动起来的显著标志。立足社区这一重要落脚点,通过各类社会组织,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引领作用,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推动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运行机制、社工介入机制、居民参与机制等微观治理机制,从根本上激发“三社联动”的活力。

三是多元主体合作是关键。既要建立完善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横向协调机制”,还要建立完善不同层级政府及其部门内部的“纵向协作机制”,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配合及政策衔接。通过三社相联、互动,实施专业化的服务、柔性化的管理、社会化的运作,帮助群众解决个性问题、修复社会功能,促进社会融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注重三化提升,确保联动实效

“三社联动”将群众需求、发展资源、服务力量集中联系在一起,可以产生提升放大效应。潍坊市通过推进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服务力量向社区下沉和延伸,大大提升了“三社联动”工作实效及社会治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是转变服务方式的中心环节。我们以前在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时,更多注重的是严格按照政策和规定办事,忽略了社会工作知识的运用,片面认为只有社工才会用到社工知识,存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不兼容、两张皮现象。近年来,潍坊市结合标准化建设,将党建服务、社工服务和社区服务岗位科学配置,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有效嫁接,让社区工作标准化成为有机整体,实现了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各项工作的有机嵌入、有效融合,为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场所标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做到社区标识、机构门牌、服务窗口、宣传栏目“四统一”,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分类指导规范、社区服务规范等20个规范。在全国业内率先提出了《潍坊市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社区创建标准》(七项二十五条),对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设施配套、队伍建设、专业服务、资金保障、管理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全市开展了试点和扩大试点。在部分社区试点实行了部颁标准《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二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更加深刻,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中之重。早在2011年,潍坊市就设计研发了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用于社区内部的办公、管理与服务,以及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区实现了居民信息动态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反映良好。随后依托该平台内建立了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录入老年人信息36万条,突出信息查询、数据统计、跟踪服务三大功能。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培育和引进各类社会组织,搭建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服务实体为支撑的信息化服务网络。2013年,潍坊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在山东率先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46个智慧社区。例如,《奎文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在发挥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通过矩阵方式为全区65个社区搭建了自己的微信发布平台,拓宽了与居民的互动方式。

三是大力加强专业化支撑。社工人才队伍培育和壮大不是最终目的,真正排上用场、发挥作用才是关键。一直以来,我们面临一方面大量的社区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方法和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专业人才很难融入社区服务的难题,社工在社区是各项工作缺额时的替补队员,开展工作掺不上嘴、使不上劲、迈不开腿。潍坊市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鼓励社工人才融入社区开展专业服务,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组织社工参加了全国首届、第二届社会工作知识网络竞答赛,大赛设置的26个奖项潍坊摘取14个,获奖人数全国最多,并蝉联最佳组织奖。先后完成市级以上社会科学课题9项,优秀案例100多个,发表论文50多篇。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助理社工师杨守伟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九大代表。市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新民、奎文区工福街社区党委书记马丽丽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并被潍坊科技学院分别聘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和讲师。市社工协会副会长王钧等13名优秀社工荣获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中国优秀社工人物及中国最美社工,22人荣获山东省齐鲁和谐使者。在2017年潍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有7名持证社工当选为党代会代表。潍城区人民商城社区党委书记李伟华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多名持证社工当选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强调推进“三社联动”。学习使用社会工作知识,提升转换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城乡社区治理的新要求,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城乡社区治理的新期待。我们将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形成易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深入推进“三社联动”,为构建和谐潍坊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三社联动”

探索党建引领、典型带动、立足本土的

潍坊模式

 

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 张新民

 

“三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基本平台、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社会工作为专业支撑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机制。近年来,潍坊市坚持党建统领,注重发挥城乡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及核心作用,培育孵化发展社会组织,积极鼓励支持社区从业人员提升转换为社区社工人才,一批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的持证社工发挥了带头作用,一批试点示范社区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孵化基地、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及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社会的认可,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走在了全国前列,“三社联动”使社会工作在潍坊落地生根,逐渐形成了“党建引领、典型带动、招才引智、立足本土”的潍坊模式。

一、党委政府重视,政策措施有力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2008年全国社会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启动。2009年,潍坊市奎文区、青州市、潍坊市社会福利院先后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试点单位,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开始起步。2011年9月,山东省民政厅、潍坊市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潍坊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民政事业创新发展合作协议》,提出“共同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并给予资金支持。2011年9月起,潍坊市民政局通过“双百调研”(百人百天)摸清了城乡社区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完成了市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关于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并在全国业内率先提出了《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社区创建标准》(七项二十五条),两次发布文件在全市试点及扩大试点。不久又出台了关于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三项政策一个指导意见”。

2011年至2013年,潍坊市连续三年把“探索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将“三社联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工程列为试点内容。2012年11月,成立了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随后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社会工作协会,在行业引领、人才培训、促进社会工作规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在潍坊召开。2013年,潍坊市委、市政府率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努力争创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示范单位、示范社区,强调城市社区专职社工主要从本社区现有社区工作者中转换提升,探索农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新模式,强化薪酬保障,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同年,潍坊市社会福利院大力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通过了ISO质量认证体系,与寿光市社会福利中心同时被民政部公布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

2015年,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在30个社区开展“三社联动”试点列入当年为民服务的30件实事之一。从2015年开始,发展、支持、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及大力开展“三社联动”的内容连续三年被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将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几年亲自签批有关社会工作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潍坊市发布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进一步优化了社会工作政策环境,推动了社会工作提速发展。

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孙绍骋、戴均良等领导先后来潍调研指导,对我市社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宫副部长还给予了“社会工作南方看深圳、北方看潍坊”的高度评价。2016年,潍坊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地区,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

二、狠抓三项重点,激发联动活力

(一)推进社区平台建设,筑牢联动基础。

一是创新城乡社区建设模式。社区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主要平台。潍坊对城市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以街路巷河为界,将428个社区优化调整为233个,形成了无缝隙、全覆盖、整齐划一的网格化布局。在农村推行“多村一社区”建设模式,形成“2公里·半小时”服务圈,全市共建设农村社区927个。

二是强化政治功能优化管理机制。在城市社区推行“大党委”制,强化政治功能,将村(居)、新经济组织和驻区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全部纳入管理联动范畴,采取居居联建、村居联建、居企联建等形式,灵活组建各类功能型党组织,构建起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有的县市区还在社区试点运行二级网格“大支部”。探索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二级网格大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立体组织架构,满足社区成员需求。鼓励党委书记、党员积极学习社工知识,使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服务功能体现政治功能。

三是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硬件方面,市政府要求街道每年新增财力向民生项目倾斜,主要用于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推进社区服务场所标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做到社区标识、机构门牌、服务窗口、宣传栏目“四统一”。软件方面,重点建设工作机制规范、分类指导规范、社区服务规范等20个规范。《潍坊市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社区创建标准》(七项二十五条)对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设施配套、队伍建设、专业服务、资金保障、管理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标准,开展示范示范创建。在全市部分社区试点实行了部颁标准《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今年5月,全国宣传贯彻《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现场会及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标准化专题论坛在潍坊举办,三个社区被选为观摩现场。

四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潍坊市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2015年4月,潍坊在山东率先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46个智慧社区。《奎文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在发挥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通过矩阵方式为全区65个社区搭建了自己的微信发布平台,拓宽了与居民的互动方式。

五是开展“三实基地”建设。潍坊是中国社工联合会公布的全国首批“实习实训实务”基地。我们借势在6家社区建立了“三实基地”,将示范社区打造成教学实习社区,承接山东青年干部学院、潍坊科技学院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开展实习。选派了一批资深社工担任实习教师,登上大学讲台为社工系大学生讲授个案及社工实务。社区的一批社会工作行动研究课题也被评选为市级优秀课题。

(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做强服务载体。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潍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规范性文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建立了市、县两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开展公益创投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为初创时期经费困难、能力不足的社会公益组织提供全免费办公场所,同时提供活动指导、能力建设、资源对接等支持。2014年1月,我们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就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主体、购买内容、购买程序与方式、资金管理、组织保障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潍坊的社会组织都把承办政府交办任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写入了机构章程。

二是精心孵化培育。坚持公益组织和党组织双孵化,整合社会资源,增强社会组织党建活力。创新志愿服务理念,促进志愿服务组织向专业化转型。建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方式,帮助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快速成长。鼓励社会组织轮流主办公益沙龙,通过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4119家,登记志愿服务人员30万人。

三是新建引进结合。鼓励支持在县(市、区)、街道、社区部分典型社区先试先行。奎文区各街道均设立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每个社区至少培育5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全区共培育引进各类社会组织230家,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300余家。此外,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将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用于购买社会服务管理、公益志愿服务等公益类服务项目,为全区社会组织提升发力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三)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专业服务。

一是壮大社工人才规模。倡导社区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社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提升转换为社区社工专业人才,并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及督导人才。自2008年起,通过9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潍坊已有持证社工2096人,其中一多半来自社区。他们中大多数是社区的党员骨干,长期工作在社区一线,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又热爱本职工作,对事业执着,富有创新精神。他们成为持证社工后,不断带动更多的社区从业人员实现提升转换,同时吸引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加入到社区,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走进社区。2012年,我们发现、培养、树立了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的5名女社工师,将其打造为业内小有名气的“潍坊社区社工五朵金花”,如今已经是百花争艳。据统计,全市担任社区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的持证社工有300多人,成为集社区骨干、社工师、社工督导于一身的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9名资深社区社工被潍坊科技学院聘为社会工作专业讲师,成为“双师型”人才。

二是优化社工人才结构。选聘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中国最美社工担任市、区社工协会领导。他们都是持证社工,有的还是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跨学科社工人才,事业心强,工作思路清晰,善于组织培训,发现培养典型。潍坊市社工协会多次举办社工继续教育暨督导助理培训班,成立了潍坊市社工协会社会工作督导专业委员会,先后推荐40名优秀社工参加全国社会工作督导培训成为持证督导,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支240人的本土社工督导队伍,荣获“全国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养计划优秀组织奖”。我市一大批支持热爱社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经过考试成为持证社工,如市委组织部1位副部长、市民政局1位副局长,市、县两级民政局的25名科级干部。有的街道党委书记考取社工师,后来被提拔为副区长。全市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行政人才、督导人才结构日趋合理。

三是提升本土社工人才素质。通过政府采购开展各类社会工作培训26次,培训16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全市社会工作者的理论实务水平,助推了社会工作科研,引领全市社会工作不断提档升级。认真组织了全国有数万人参加的首届、第二届社会工作知识网络竞答赛,取得全国最高分,大赛设特等奖、一等奖共26个,潍坊捧回了14个,获奖人数全国最多,并蝉联最佳组织奖。先后完成市级以上社会科学课题9项,优秀案例100多个,发表论文50多篇。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助理社工师杨守伟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九大代表。市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新民、奎文区工福街社区党委书记马丽丽被民政部遴选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分别被潍坊科技学院分别聘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和讲师。市社工协会副会长王钧等13名优秀社工荣获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中国优秀社工人物及中国最美社工,22人荣获山东省齐鲁和谐使者。在2017年潍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有7名持证社工当选为党代会代表,其中5名是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师、社工督导。潍城区人民商城社区党委书记李伟华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多名持证社工当选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四是招才引智助推发展。邀请中社社会工作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担任潍坊市政府高级顾问,为潍坊社会工作发展出谋划策。邀请全国知名专家陆士祯、史柏年、范斌、隋玉杰等多次来潍坊讲学考察做课题,在潍坊业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工学会秘书长邹学银十年来10多次来潍坊指导工作,推动我市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走到了全国前列。积极与广东、北京行业协会建立联系,与省内外4名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签订了合作协议。

三、培育本土典型,突出示范带动

(一)孙家社区:标准化助推社区三社联动。

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是一个村转社区,现有居民4854户,常驻人口15000人。村居合一后,曾一度存在城乡两元化、需求多元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6年前孙家社区不仅没有社工,而且对社工的概念很模糊。2011年,社区党委书记张光辉通过参加潍坊市社工协会举办的短训班,认识到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那年他49岁,随后历时三年考取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在张光辉的带动下,社区从业人员近年来几乎全部参加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社工氛围浓厚,大家互帮互学运用专业技能,有效解决问题,并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中取得实效,被评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全国城市社会工作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大量提升转换为持证社工,他们运用专业技能,有效化解了诸多社会问题。孙家社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全国城市社会工作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

一是党建统领,建标立制,筑牢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搭建起社区大党委领导下的二级网格大支部、三级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区域党建服务机制。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1.78万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编写了19.2万字的《孙家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标准与制度汇编》,大大提升了社区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社会工作理念、方法、技巧融入社区建设和服务,实行党员岗、社工岗、服务岗“三岗合一”或社工岗、服务岗“双岗合一”,将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服务,促进了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的融合发展。

二是建引结合,联动服务,发挥社会组织载体作用。成立了“一家亲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培育引进各类社会组织27家。成立了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将27个社会组织划分为五个专业社团,实行“5+X”服务。

三是培养使用,激励评价,强化社工人才能力建设。建立了社工人才激励、培养和使用机制,12名工作人员中有实务督导1人、持证社工9人,持证率占社区工作者的75%。加强持证社工的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内聘督导1人,外聘督导2人,用标准和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帮助社工在助人服务中自助成长。近年来,先后有4名持证社工被选调提拔到其他社区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四是需求为本,专业引领,扎实做好联动服务项目。针对村居两元化问题,组建了13支居民文化社团,以社区文化促进居民融合。开展社区教育,形成了幼有所教、技有所授、老有所学的社区培训体系。开展社区养老,建设了250张床位的养老服务中心,形成了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智慧养老等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模式,2000余人受益。开展社区公益,2014年以来募集善款30万元,建立起社区爱心基金,慈善捐助和志愿服务形成常态化。

(二)人民商城社区:凝心聚力深入推进社区三社联动。

潍城区南关街道人民商城社区筹建于2009年,同年成立了潍城区第一个社区大党委。近年来,在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师李伟华的带领下,工作人员运用社工理念方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该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李伟华本人被评为中国最美社工、齐鲁和谐使者、中共山东省十七届党代会代表。

一是凝聚各方力量,改善综合服务中心硬件环境。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优势,发动辖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改善了社区组建期间借用两间漏雨办公室的窘境。目前,一站式服务大厅等社区综合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平台。

二是推进党务阳光化,加强文明宣传阵地建设 。创建了社区QQ群、微信和微博,实时与社区党员群众进行交流沟通。创建了“缤纷家园”综合培训实践基地。每周组织道德讲堂、健康知识讲座等学习班。积极组织社区开展文明创评活动,选树典型。

三是突出重点创特色,组建正能量志愿者团。 运用社工理念组建了由党员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爱心医疗队、企事业单位队、个体经营户队、法律维权服务团和心理咨询服务室七支队伍组成“正能量”志愿者团。先后组织开展了各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服务居民达7000余人次,活动覆盖率达90%,捐款捐物达20万余元。另外,该社区还将志愿者进行注册登记,每半年进行一次星级评定。

四是拓展服务领域,“癌友之家”名扬全国。 成立了6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了潍坊市首家“癌友之家”,并与市直机关医院联合成立了“手牵手·爱心联盟”,对困难患者进行资助、健康指导和医疗康复,3年来已有100多名癌友受益。在李伟华的带领下,部分癌友作为伴舞走向了央视“星光大道”。 

(三)人物典型。

王 钧,女,现任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社工人物、齐鲁和谐使者。她撰写的《以专业培训为支点引领行业发展》、《实施“九大引领”,力促潍坊市社会工作提速发展》、《潍坊市社工协会参与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山东省潍坊市:行业协会引领的社会工作发展之路》等7篇文章在《中国社会工作》、《社会与公益》、《当代社会》上发表。撰写的《利用社工专业方法,精准帮扶病困家庭》在潍坊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五次在民政部、中国社工联合会、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等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两次率队参加山东省志愿服务和社区项目大赛,我市荣获4银4铜好成绩。参与的2016年度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四社联动机制的研究及实践》获优秀课题奖。  

张新民,男,现任市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党支部书记。他是跨学科的社会工作高级人才,2008年他作为福利院书记兼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带领全院全员灌输社工知识,他第一批考出了社工师。该院近年来先后考出社工师、助理社工师46人,涌现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杨守伟等4名中国最美社工,他本人也被民政部遴选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担任协会秘书长后,积极组织实施各类培训,经常深入社区调研,完成了5篇社会工作研究报告,参与起草多项政策、标准,督导专业社工开展服务。作为潍坊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带头人在全市6个社区及单位建立了实习点,助推9名资深社工成为高校讲师。指导10多名一线社工从事社会工作研究,其中有4篇被列为潍坊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杨守伟,女,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助理社会工作师,2012年度中国最美社工、全国社工督导、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九大代表。她热爱本职工作,秉承社工理念,认真学习社工理论知识技巧,不仅自学考取助理社工师,还通过刻苦学习,先后取得了高级育婴师、营养师、康复保健师、蒙特利梭利中级教师等多项资格证书,成为儿童养护领域的“全能社工”。她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为脑瘫患儿设计了“脑瘫衣”,为唇腭裂患儿设计了专用奶瓶,因人制宜探索出了个案养护、心理护理、小组活动等多种服务方式,专业化服务更加贴心。她注重专业研究,极低体重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达到业内先进水平,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研究课题《关于社工理念融入福利院孤残儿童中的实践与研究》被立项为潍坊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用爱心和专业诠释着用生命影响生命,把孤残儿童当亲生子女照料,用母爱为孤残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马丽丽,女,奎文区社工协会副会长,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师、2014年度中国优秀社工人物、潍坊优秀共产党员、市党代会代表。她带头引导社区副书记、副主任和两名社区干部考取了助理社工师,向全体社区工作人员普及社会工作知识。依托“福乐园”托老中心,以社区为主体,整合奎文区老年大学工福街分校、草根文化社、亚星医院、添香食府等热心公益的社会组织,建立了助老社会支持网络。打造社区青少年驿站,向社区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特长培养、心理疏导、国防教育、维权、帮扶、休闲、文化等一体化服务。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专业社工组织,着力发展培育类型多样、功能丰富的社会组织,扶持社会组织成长,优化、补充社区服务功能。建立了“幸福”社工服务中心,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融入到传统社区工作中。多篇文章在《社区》、《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发表,组织市级课题1项。

王致娟,女,奎文区社工协会会长,北苑街道金都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师,全国首批社工行政督导。她带动社区树立“四个理念”,一是“共建共享”理念,构建社工服务平台。二是互惠互助理念,搭建社区支持网络。三是助人自助理念,打造社工服务特色板块。四是民意至上理念,推动社工政策创新改进。该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其本人被评为中国最美社工、山东省齐鲁和谐使者、市人大代表。

江宏,女,潍城区社工协会秘书长,潍城区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师,全国社工督导,山东省齐鲁和谐使者,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区人大代表。她爱岗敬业,在山社联动中完善社区功能配套,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弘扬社区先进文化,培育社区特色产业,精心打造“六个家园”。该社区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及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高春颖,女,高新区新城街道富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工师,全国社工督导,山东省齐鲁和谐使者,市十二届党代会代表。王艳玲,女,坊子区凤凰街道凤凰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社工师,山东省齐鲁和谐使者,市十二届党代会代表。谭斌,男,高新区新城街道北海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社工师,社工督导。于丽娜,女,寒亭区寒亭街道商城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社工师。李海杰,女,昌邑市都昌街道利民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姜洁,女,奎文区梨园街道樱园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师,该社区近年来取得4项“国字号”荣誉,持证社工9人……每一个持证社工的社区书记的背后都有一串串动人的故事及一篇篇专业的服务案例,“两学一做”、党员先进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强调推进三社联动。学习使用社会工作知识,提升转换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城乡社区治理的新要求,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城乡社区治理的新期待。放眼全国,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恢复时间较短,院校毕业的社工人才阅历较浅,在社区领域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提升转换的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仍然是一线主力。

三社联动对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延伸民政臂力、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我们将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形成易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深入推进三社联动,为构建和谐潍坊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标准化示范创建助推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

——记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潍坊市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

 

张光辉、张月婷、马丽丽、单莉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在解决社区社会问题、促进社区融合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社会工作服务如何嵌入传统的社区服务、助力社区治理,专业社工岗位与社区原有服务岗位如何实现成功嫁接,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标准体系如何建立等,一直是困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主要问题。随着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开展,尤其是民政部发布《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后,有关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内涵与界限不清的问题得到解决,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推进原则、流程和方法、质量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更加明确,社区社会工作融入社区公共服务有了方向指引。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作为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通过几年来积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嵌入社区公共服务和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党建统领,多元共建,筑牢社会工作服务平台

孙家社区是一个村居合一的新型城市社区,组建于2010年12月,由原来的孙家村与原城市社区合并组建。合并之初,一度面临村转居民和老居民的不合群,社区内新老小区配套功能差别悬殊,社区居民需求千差万别等矛盾。“一下子面对这么一大摊子人和事,我们这些由村干部转化来的社区干部,一时摸不着门、找不到北,压力山大啊!”回想当年村居合一后的压力,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师张光辉感慨万千。“当时,我们对社区内的人口、资源、问题、需求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提出了资源整合、居民融合、工作结合的工作思路”。

张书记说的资源整合,就是建立以社区大党委为统领的社区共驻共建机制。村居整合后的孙家社区由7个居民小区组成,居民4584户,常住人口约15000人。辖区内还有市园林管理处、市建设学校、市水利工程处、红旗医院、孙家经济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企事单位以及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企业。大社区组建后,社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了11人的社区大党委。将社区所辖六家企事业单位纳入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建立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社区需求,合力解决社区问题。

“我们红旗医院是一家一级甲等医院,我们有医疗服务资源,居民有健康服务需求,但是由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社区服务场所,很难做到对社区居民的就近服务。”辖区红旗医院的王安杰院长说,“大社区组建后,社区党委把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列为社区共建重要议题。很快就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2014年,社区又结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政府公共卫生职能下移,将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扩建了500平方米医养结合型社区卫生服务站和500平方米预防接种门诊,可以说,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全市乃至全省超一流的!”说到这里,王院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孙家社区的共驻共建和资源整合可不仅仅是社区卫生一件事。他们结合城中村改造,由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孙家经济专业合作社投资1300万元建设的53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给社区使用,投资4100万元建设的10500平方米250张床位的养老服务中心、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等,已经成为孙家社区靓丽的名片。目前,孙家社区通过社区共建,已建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7800平方米,总投资愈6000万元。

整合后的孙家社区,居民成分和居住业态有明显的差别化、多样化特点。从居民成分看,既有从村民转变过来的村转居民,也有原企业宿舍区的职工居民,还有新建小区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居民。这些居民的社会服务需求差别很大;从居住业态看,既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功能配套不全,管理服务缺失,也有刚刚建成的现代化小区。“不同的小区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诉求。要解决这些问题,网格化是个好办法。”说到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毕翼主任最有体会。近年来,孙家社区以地域相邻、业情相近的原则,将社区划分为6个二级网格,在二级网格内又以200-300户范围细化了23个三级网格,并将党支部建在了二级网格上。在发挥居民骨干、党员骨干作用的基础上,社区根据不同的网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治理方式,不仅有效呼应了居民的诉求,还帮助物业企业提升了服务效率,提高了业主满意度。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一群耄耋老人正在集体学习《党章》,墙上挂着用毛笔正楷工工整整抄写的党章片段。社区专职副书记、社工师张菲介绍说:“这些都是我们金色阳光党支部的老党员,墙上的手抄党章是84岁的奶奶级老党员于淑坤亲手抄写的”。近年来,孙家社区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依托“区域党建”和“社会联动”两个支撑,建设“公共服务、由民做主、公益慈善”三个平台,开展“综合便民、特色精准、社会组织、智慧社区”四个服务,建立起 “1234”阳光党建工作机制,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到实处。“在区域化党建方面,我们一是对580余名直管党员编入了8个网格党支部,引导直管党员在网格服务中发挥作用;二是建立了红旗示范党支部、金色阳光党支部和社会组织党总支等功能型党组织,让党员在社会组织服务中发挥作用;三是建设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站,让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作用。”张菲说。

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离不开社区社会组织。2014年以来,孙家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社区先后注册了金色阳光养老服务中心、一家亲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爱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知心大姐职业培训学校等,组建了社区老年大学、四点半学校、合唱、舞蹈、京剧、吕剧等文化社团。随着孙家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和联动机制的不断完善,吸引了民建法律、坤宁心理、爱心义工等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开展服务。截止到2016年底,孙家社区在册社会组织达到了27家,解决了社会工作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么多的社会组织进驻社区,也有一个健康发展和有序服务的问题。”毕翼主任说,“我们一是按照社区需求和社会组织服务方向,将27家社会组织整合为德馨教育社、阳光文化社、夕阳关爱社、康乐生活社、统战服务社等五个专业服务社团,开展5+N社会工作服务。二是为了确保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建立了社会组织统战345工作法,实现了工作联商、社团联合、服务联动、品牌联创”。2016年,孙家社区荣获潍坊市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示范社区。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标准

2017年5月18日,全国宣传贯彻《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现场会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专题论坛在潍坊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及参会嘉宾150余人到孙家社区观摩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现场,对孙家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和将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嵌入社区服务的做法给予一致肯定。

“我们的标准化建设经历了艰难的过程,这次现场会所展现的是我们这几年苦心凝练的结果,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现场会的准备过程,对我们来说又是一次升华的过程。”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主任毕翼的话也代表了孙家社区所有工作者的心声。孙家社区有一帮肯吃苦、爱较真儿的团队,2012年以来,孙家社区被列为潍坊市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单位。“当初,我们也摸不准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到底应当怎么做?说实话,一直以来我们连社会工作服务的内涵和服务范围都还搞不清楚,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服务关系更是说不清楚,标准化只是停留在了制度建立上,制度规定与现实服务的衔接也不明显。”毕翼说。孙家社区的标准化建设提速从2016年初开始,结合《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讨论和《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创建标准》、《潍坊市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社区创建标准(七项二十五条)》的学习落实,全员灌输标准化知识,全员参与社区社会工作标准化示范创建。

“开展社区标准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社区党建、社区服务和社区社会工作的关系。”张菲副书记说。在孙家社区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工作人员刘洋的工位上摆着三个标牌:党员示范岗、社工服务岗和综合治理岗。这就是孙家社区围绕社区工作标准化的“三岗合一”或“双岗合一”的服务机制。社区资深社工胡静说:“虽然我早在2012年就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资格,但过去我们在开展社区服务工作中,更多注重的是严格按照政策和规定办事,忽略了社会工作知识的运用。片面认为只有以社工的身份开展个案服务和小组活动中才会用到社工知识。”胡静的话道出了目前我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不兼容、两张皮现象。一方面是大量的社区社会问题需要解决的方法和人才,一方面是社会工作服务专业人才很难融入社区服务。“其实,社区党建、社会工作、社区服务是一个互为资源、有机统一的关系,因为我们服务的都是社区居民、解决的都是社区问题。”刘洋补充道。近年来,孙家社区结合标准化建设,将党建服务、社工服务和社区服务岗位科学配置,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有效嫁接,让社区工作标准化成为有机的整体。

“2016年末,民政部发布《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针对实践中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内涵不明、界限不清问题,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和内容进行了规范。同时,也明确了社区社会工作与党组织、居委会的关系。我们的标准化研究一下子打开了窗户。”毕翼说。从2017年初,孙家社区实施了标准化建设年活动,提出了用标准化助推社区工作全面提升的口号。突出社区党建服务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服务于社区建设、社区协商落脚于社区发展、社工服务助力于社区服务。全员参与,编印了19.2万字的《孙家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标准与制度汇编》。内容涵盖社区党建服务、社区社会工作、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民主协商、社区群团工作等方面的制度与规定、任务与职责、流程与标准、法规与政策等。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建立了党员创绩积分制度、“1234”阳光党建工作机制、社会组织统战“345”工作法等。围绕开展社区协商,明确了社区协商的议事范围、参与主体、议事程序等,保证社区协商的议题科学性、参与广泛性、协商民主性、成果可行性,达到扩大社区参与、推动社区发展的目的。围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明确了社工师、社工督导的职责、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流程、方法、标准等,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融入到社区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丰富社区服务工作理念,用社会工作专业规范完善社区服务管理制度、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融合发展。围绕社区公共服务,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将年度工作细化到具体时间节点,量化到具体责任人。“通过标准化建设,初步形成行有标杆、诺有标的、做有标准、绩有标尺的社区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和服务机制。同时,对参与标准化研究的人员来说,也是自身的一次学习和提升,可以说,每个人都具备了当社区书记主任的理论水平。”毕翼主任不无自豪地说。

三、培养使用,激励评价,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孙家社区过去并没有持证社工,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始于2011年,在潍坊当时并不领先。张光辉书记在逐步认识到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后,在党委会上表态“我要通过考试成为社工师,学习赶超先进社区”。那一年他已经49岁。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2014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持证社工,而在此期间,该社区的一大批社区工作从业人员经过提升转换成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我们社区的社工人才都是让我们书记逼出来、带出来的!”说这话的是居委会委员、社工师徐静静。徐静静2014年来到孙家社区工作,2015年考取助理社工师,2016年又参加中级社工师考试,如愿晋级。“是啊,书记50多岁了带着我们考社工师,榜样的力量无穷啊!要不是书记带着、逼着,我们的持证社工不一定有这么多。我今年一定考出来,为我们社区早日实现全员社工加油!”居委会委员张丽、社区工作者吴琳琳今年报名参加社工师考试,早早就卯足了劲。孙家社区自2012年开始要求所有专职两委成员和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并且建立了社工人才激励、培养和使用机制,结合考试成绩给予减免学习考试费用、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推荐为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给予专业补贴等鼓励政策。目前,社区12名工作人员中已有实务督导1人、社工师5人、助理社工师4人,持证率占社区工作者的75%。另外先后有四名持证社工被选调提拔到其他社区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2017年,社区进一步制定了实现全员社工的人才培育目标。

“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培育和壮大不是最终目的,真正排上用场、发挥作用才是关键!”毕翼说。专业社工李敏和车玲燕都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来孙家社区工作四年了。“前几年,虽然我们做过社区调查、做过养老服务、青少年工作,也做过社区公共服务,但都是碎片化的,好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做专业社工的感觉。”这是社工李敏真实的感受。“是啊,有时候有一种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不过通过这些碎片化的工作,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社会,积累了经验。”车玲燕说。李敏和车玲燕的感受是真切的。2014年开始,孙家社区的社会工作开始提速,社区先后建设了养老中心、四点半学校、开展“暖心工程”等,社区明显感觉到对社工人才的需求。这一年,李敏、车玲艳来到孙家社区。然而,现实的状况远没有他俩想象的那么美好,社区也一度没有感受到她们有多么重要。于是,她俩成了社区各项工作缺额时的替补队员。“那个时候,我们就感觉在社区里根本掺不上嘴、使不上劲、迈不开腿。”李敏说。“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社区服务中我们运用社工理念的意识淡薄,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没必要。”党委委员、社工师王玲一语道破了玄机。现实中,由于具体做养老服务和四点半学校的人都没有专业社工理念和意识,根本不会寻求社工的配合,而社区又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造成社工资源的闲置。随着“四社联动”和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社区创建的不断深入,孙家社区逐渐将社会工作服务嵌入了社区公共服务,在社区公共服务岗位设置社工岗位,实行“双岗合一”,社工的作用开始显现出来。如今,社工李敏分工负责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工服务,从老年人申请入驻阶段的评估、入住后的个案访谈与需求评估、紧急介入预案,到为有相同需求的老人开展小组工作、开展为老志愿服务等,李敏终于找到了社工的感觉。社工车玲燕分工负责青少年工作,通过与孙家小学联合开展困境学生帮扶救助,协助学校建立起爱心基金,形成了长效机制;通过与四点半学校开展社区青少年能力提升小组活动,扩大了四点半学校、社区科普馆的影响,为更多社区小学生提供了课外实践帮助。

“有好多在职考取社工资格的同志是为考证而考证,拿了证后就束之高阁,不再学习也不会运用。”社工师张菲的这句话说出了当前社区持证社工的通病。针对在职考取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人员理论基础不扎实、不善于运用和不能准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技巧应对服务需求的问题,孙家社区结合标准化建设加强了社工职业能力建设。通过全员参与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和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在研究中加深对社会工作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建立例行学习制度,并结合社会工作案例开展理论与方法研讨;要求所有持证社工每年参加区以上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不少于一次,累计不少于30小时。在社工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孙家社区不仅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注重综合能力的锻炼。先后开展了执行力培训、感恩教育、演讲培训与比赛、拓展训练等。

社区党委书记张光辉历经三年考取社会工作师后,2015年又参加了全国社会工作(实务)督导培训,成为社会工作(实务)督导。社区还聘请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两位副会长为实务督导,形成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督导顾问团。在督导指引下,社工开展社区调查、问题评估、制定方案、围绕社区老年人、青少年、困难家庭等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服务。社工在服务居民、解决问题过程中也促进了自身的成熟成长。目前,张书记已经于潍坊科技学院达成合作意向,由学院及市社工协会共同在孙家社区挂牌为“实习、实训、实务”基地,张书记担任该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讲师,教授个案及小组工作的部分内容,并负责带教临床实习。张书记将成为走向高校社会工作讲台的“双师型人才”及集党委书记、社工师、社工督导于一身的“三合一”社区工作服务人才。近年来他荣获全国社区社会工作之星、2016年度中国百名社工人物、齐鲁和谐使者、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市党代表、区人大常委。他执笔撰写的9万余字的课题《四社联动机制的研究及实践》获评2016年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优秀课题奖。2017年作为课题组组长,申报的研究课题《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研究与实践》被立项为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目前,正乘着落实全国宣传贯彻《社区社会工作指南》现场会的东风使该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更上一层楼。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潍坊市社区持证社工达到1000多人,其中担任社区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的有300人,其中近20名逐步成为“双师型人才”及“三合一”人 才。潍坊市之所以成为民政部公布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社区”,笔者认为关键是培养使用了大批人才。

四、需求为本,专业引领,做实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有效嫁接,让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落到实处、社区社会问题有效解决。

“当年大社区组建后,看到由我们村投资建设的服务中心一下子来了那么多外人来免费活动,我们心里觉得不太舒服。”社区居民王兆香的话代表着一批原孙家村人的想法。“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了很多东西,成了见不到就想的好朋友,这种新的社区文化生活方式与我们原来的农村生活不一样了。”王兆香的这些话同样是许多孙家村人的共同感受。村居合一后,为了解决居民之间不合群、两元化问题,社区党委提出了打造“阳光一家亲”社区服务品牌的口号,以文化促融合,组建了十余支居民文化社团,搭建起社区文化平台,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营造和谐的社区大家庭氛围,拉进了城乡居民感情,增强了社区认同感,促进了社区融合。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完全是自发的,大集聚在一起相互教相互学,其乐融融。但是时间一长就感到不可持续了,我们需要有序的管理和正规的培训。”退休教师、社区文化骨干赵玉萍说。2011年起,应居民的需求,孙家社区聘请专业老师开办了声乐、舞蹈培训班。2014年起,与市老年大学联合,建设了潍坊市老年大学孙家社区教学点和奎文区老年大学孙家社区分校,开设了声乐、舞蹈、太极、书法、微机五个专业,常年在校学员达到230余人,三年来已毕业学员达到600余人次。老年培训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化道路。同年,社区又开办了幼儿园、四点半学校,引进了知心大姐职业培训学校等社会组织,组建德馨教育社,形成了从学龄前教育、小学生课余照护、中学生课业辅导、大学生社会实践、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老年大学等各个阶段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促进了居民融洽、推动了社区发展。

“调动社区资源、做好社区养老、实现产城融合,你们的做法值得好好研究和推广。”2016年8月29日,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在孙家社区调研,对孙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老龄化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养老服务是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孙家社区依托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先后投资4200余万元,建设了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好孝心中老年(居家养老)生活馆、欧乐生活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等,开展了金色阳光社区综合养老服务项目。形成了独具孙家特色的集机构托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文化养老、智慧养老和帮扶救助等服务于一体的“六位一体”社区养老模式,受益老人达到2000余人。在实施社区养老服务中,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支持作用,完善养老服务标准、流程、制度,开展个案、小组等社会工作服务。2017年2月,该项目参加山东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大赛,获得银奖。

孙家社区服务中心二楼“爱之家”志愿者服务站的墙壁上,悬挂着志愿者管理制度、社工带义工制度、志愿服务流程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内容。这是孙家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的成果。近年来,孙家社区将巾帼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等爱心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由专业社工负责招募、登记、管理和服务,建立时间银行、积分回馈、星级评定等制度,每年召开志愿者表彰大会。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内容不断扩展。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周四上午都会有志愿者来为入住老人包水饺,来晚了甚至都抢不到服务位置。“社区内那些不能评定为低保户的三无老人、残疾家庭和困难边缘家庭是我们社区日常帮扶救助的重点。”负责民政救助的社工师胡静说,“这几年我们的暖心工程在汇集爱心、帮扶救助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胡静说的暖心工程,就是社区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合作的面向社区困难老人的“暖心工程社区服务站”项目。从2014年开始,孙家社区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帮助下,通过“暖心工程”募集善款近30万元,通过“爱心漂流岛”募集捐赠物资。暖心工程社区服务站由专业社工负责管理,通过二级、三级网格了解社区困难群体现实需求,链接爱心资源,因人因户实施帮扶救助,已先后为社区内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困境青少年等开展资金救助、物品帮扶、心理干预、资源链接等服务百余人次。荣获全国“暖心工程优秀服务站”、“暖心工程特别贡献奖”等荣誉,并在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

一流的平台、健全的制度、专业的人才、贴心的服务。孙家社区通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实现了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各项工作的有机嵌入、有效融合,为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了实践经验。当然,标准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社会工作服务嵌入社区服务还需要深入的磨合,社工的作用和地位还需要用业绩证明。孙家社区用标准化助推社会工作服务本土化的实践还只是初步尝试。我们期待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指引下,我国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本土化步伐会迈的更快。

 

 

 

 

 

 

 

 

 

 

 

 

 

 

 

 

 

 

 

多元共治聚合力,德泽北海倡新风

——新城街道北海社区工作情况简介

 

高新区新城街道北海社区 谭斌

 

北海社区成立于2008年8月,辖区范围东方路以东、金马路以西、东风东街以南、健康东街以北,面积约2.5平方公里,所辖118栋居民楼,居民4600余户,现有党支部6个,党小组14个,在管党员117人。

近年来,北海社区党委以“德泽北海,幸福家园”为目标,坚持“一核多元、携手共建”工作理念,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搭建社区与驻区组织间的共驻共建平台,激发各类组织活力,探索“为民当家”民主管理制度,引导居民充分自治,完善“四社联动”机制,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大力传播新风正气,塑造良好社区文化氛围,推动“单一行政管理”向“多方协商治理”的转变,着力营造多元、联动、高效、共融、和谐的社区发展氛围。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打通社区组织之间的壁垒

 

北海社区位于潍坊中心城区,辖区内居民小区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多,针对这一实际,社区党委着力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参与机制,有效调动社区各类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发展的积极性。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街道党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建工作体系,完善社区党委会议召开时间、议事范围、议事规则、议事程序等,强化对社区各项工作的决策把关,协调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根据党员专业特长和群众需求,通过设岗定责、党员奉献日、认领社区“微心愿”等方式,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40余次、为群众解决问题300余个,如,联合市外侨办走访“空巢老人”;联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卫生清洁;联合市中医院开展义诊活动;联合市统计局、军转站、教育局等联合开展的爱心助学捐赠活动等。对在管党员,结合党员积分制管理,开展“树立良好家风家训带头人”“邻里团结带头人”“爱岗敬业带头人”“维护环境带头人”“尊老爱幼带头人”五带头活动,同时开展了爱心捐赠、书法培训、手工制作培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成立社区“大党委”,充分整合集聚各类资源。吸收驻辖区的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老干部局、畜牧学校等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研究社区发展遇到的困难问题,并组织建立任务清单和资源清单,推动“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家园共建”。目前,北京银行建设党员活动场所,与天润大厦党员共享,有力助推楼宇党组织阵地建设;山东畜牧学院通过开放学校体育场、老年活动中心,有效解决居民锻炼身体、体育活动、老年人娱乐等实际问题;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正在加快提升改造北海花园小区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改造后将大幅提高老干部服务阵地建设水平,极大带动老干部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三是搭建形式多样的共建平台载体。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民情恳谈会、民主听政、协商议事会等多种制度机制,畅通信息沟通的渠道,引导辖区内各类组织,共同做好党的建设、城市管理、维护稳定、环境整治、市容卫生、拆迁安置等工作。去年以来,在提升市区、“三城同创”等全区中心工作中,驻区组织积极参与发挥了积极作用。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多次组织环境卫生志愿清理活动,组织单位党员职工进行垃圾清理环境提升活动;晨曦志愿服务队多次组织文明宣传、文明交通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北京银行、日照银行等辖区单位出资出力帮助更换新的楼宇单元的温馨提示栏,提升小区的环境风貌。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辖区单位的共建作用,赢得了居民的高度认可。

  

    为民当家,民治民享,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热情

   

社区党委始终坚持居民自治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听民声、育组织、建机制等方式,着力推动居民从原来的维权者、旁观者,成长为现在的参与者、实践者,从原来的个体化、自发型参与转变为现在的组织化、理性化参与。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及时了解居民诉求。科学划分社区管理服务网格,吸纳社区“五老”、热心居民、优秀社会组织人员担任网格长、网格管理员和楼长,在小区成立网格办公室,制定例会制度、临时协商制度、走访排查制度、网格员激励制度等,建立“德泽北海微信群”,为网格化治理深入推进提供各项保障,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在辖区每个小区设置惠民实事宣传栏,在每栋楼的各个单元开辟专门的宣传区域,张贴惠民实事通报、便民服务项目一览表等宣传材料。二是积极培育治理类社会组织。到目前,社区党委已经组织成立了金城花园、清荷园等小区业委会2个,, 北海花园多层及高层分别成立了自治管理小组,风协小区、万安小区等薄弱“三无”小区,全部成立居民事务自治小组,盛华园小区、牧院小区业主委员正在成立过程中。通过北海花园小区自治管理小组的努力帮助小区顺利更换了物业公司,使小区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通过清荷园业委会的协调努力,帮助小区更换了监控设备,全面清理了小区的环境卫生,使小区环境焕然一新,得到小区业主的认可。小区业委会及自治管理小组的成立,让群众的事自己说了算,“大家的事情大家办”。三是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协商议事机制。完善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社区党委行使领导权、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行使决策权、社区居委会行使执行权、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价权的“1+3”运行模式,凡涉及居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重要事项、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六议一公开两备案” 的程序进行,即: 一是社区党委提议,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二是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审议,形成初步方案;三是居民议事会拟定解决问题草案;四是社区党委、居委会及时将草案张榜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五是社区党委、居委会根据征求意见情况,邀请专家和律师对草案进行审查把关;六是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提交居民会议讨论表决。议事决策程序全程公开,实施方案和实施结果提报街道党委备案。积极搭建社区顾问团、民情议事厅等经常性议事机制,不断丰富社区自治资源。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互动空间”,定期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对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充分发挥社区网格的作用,设立民情民意意见箱,及时收集网格内居民的意见建议,利用民情议事厅及时商讨回复。不断完善协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社联动,精准服务,满足党员居民多样化需求

 

社会发展不仅要靠自身,要实现专业化、精准化服务,社工、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是不可缺少的有益助力。近年来,社区党委不断深化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服务群众机制,探索社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依托社区平台,广泛引导在职党员、青年大学生、辖区居民等组成7支社区志愿者队伍,成功申请为山东省青少年社工示范点和大学生实践基地,先后组织开展了“爱眼日免费义诊”、“关爱空巢老人”、“衣旧情深”、“爱心助学”等多次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志愿服务队伍的服务效能。由潍坊学院大学生组成的晨曦志愿服务队、山东牧院的牧院义工,利用课余时间为未成年人进行课业辅导、文明宣传、敬老助老等活动;由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到辖区各个小区开展的免费义诊、爱心奉献、法律援助等活动,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同时,建立志愿者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志愿者协调会议,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成立了邻里互助、文体活动、法律援助、应急救援等10个互助类、联谊类社会组织,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像高新区道德模范刘素贞组建的爱德红娘组织,已帮助辖区89对新人组建家庭;马玉珍大娘的小区和事老调解组织,多次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婆媳关系,有效化解矛盾。社区党委还积极引进了向日葵社工、彩虹公益、爱心义工。山东豪德律师事务所等  10家专业社工组织,通过项目化方式,积极开展了成长陪伴、心理辅导、困难救助、法律服务等多种服务,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像向日葵社工开展的温暖陪伴——乐享夕阳、腾飞铜裕、爱在心中——感恩母亲等项目,运用专业方法帮助老年人、困难群体、青少年等解决各类问题30多个,服务人群1000余人次。

 

倡树新风,文化滋养,着力培育健康向上的社区正能量

 

社区党委以社区书画苑为依托,深入挖掘社区中的文化名人、书画名家,注重以德化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正能量。每月在书画苑举行书画交流、学习,为书画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毛体名家王家斗先生每月第一个周六都会在社区开展书法培训,每年两次走进居民小区、山东牧院举办传统文化公益学堂,宣讲传统文化精神,受到居民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开办“北海社区公益大讲堂”和“语言艺术、声乐课堂”,每周开展4至5次课程,内容涉及声乐学习、语言艺术、科普法律、卫生健康等多个类别,具体开设了国学诵读、书画、环保手工、消防安全、金融理财、家庭教育、古筝等十几个方面的课程,现已开讲60余次。成立了北海艺术团,组建了合唱、舞蹈、吕剧、京剧、小品、器乐等各类文艺队伍6支,所有节目均由艺术团成员自编自导自演,义务为居民送文化,先后开展“魅力高新—消夏文艺汇演”“建党95周年文艺汇演”“元旦文艺演出”等活动30场,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与潍坊风筝协会合作,在社区成立北海社区风筝文化实践基地,每周组织辖区内的少年儿童学习风筝制作,传承风筝文化。每逢节假日,组织开展“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月饼制作DIY”“北海读书会”“居民够级联谊赛”、共建单位篮球赛等多种寓教于乐的问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广大成员对“我的北海我的家”的文化认同感。在倡树新风、传承好家风方面,每年组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已评选100余人,并成立了社区爱德宣讲团,宣传好的经验做法,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每年推选一批善行义举四德榜的典型人物,像刘素贞、陈文彦等被评为高新道德模范、高新好人,发挥模范典型引路作用,在辖区形成讲文明、学模范、倡新风的风尚,使广大居民在学习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

 

 

 

 

 

 

 

 

 

 

 

浅谈社区民主协商

 

奎文区梨园街道张家庄社区 徐秀荣

 

奎文区梨园街道张家庄社区位于奎文东南部,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共有7个居民小区,3358户,13000余人口。近年来,社区中除了原有的驻辖区单位、小区物业和居委会以外,还出现了大量的新型组织,如松散居民组成的广场舞团队;单独追求经济利益商业组织(沿街商铺等);相同志愿兴趣的公益组织;还有代表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业主组织(业主委员会)等。在居民利益诉求多元化的背景下,社区要推进社区建设,必须突破单一的行政化工作方式,在尊重各方利益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理性的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实行民主协商,解决实际问题。

一、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架构社区民主协商的立体结构

横向上,定期召开社区、各物业、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网格长、楼长参与的联席会、座谈会等,把小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联席会、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居民及各议事主体主动依法参与、商讨、决策社区事务。例如张家庄园小区车位改造问题:张家庄园小区是一个村改居以原村民回迁为主的小区。一方面小区居民认为前期规划车位太少停车难,另一方面物业认为因居民乱停车绿化带遭破坏严重难以管理。双方时常因此事引起摩擦,屡屡投诉到社区及市长热线。鉴于此事,社区多次组织召集物业、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原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座谈,深入征集多方意见,商讨问题解决办法。同时把主动权交给他们,在多次协商议事下,最终由原村经济合作社、社区、物业、社区业主按比例共同出资对已破坏的绿化带进行改造,增加停车位30余个。大大缓解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纵向上,根据社区居民诉求邀请驻辖区两委员一代表参与社区联席会议,收集居民意见、建议、提交民意诉求。比如:梨园路南段道路整修问题,经社区多次组织召开利益主体(周边两个社区、小区开发企业、周边涉及商铺、小区居民代表)联席会议,并邀请驻区人大代表一人、政协委员一人参加,由他们形成议案提交。现道路已整修通车。

二、以社区为平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

社区存在多支散在的广场舞队伍,通过社区多方协商,挖掘出其中的文艺骨干,培育孵化成立了银艺艺术团。并在此基础上社区成立了社区五老志愿服务队、党员雷锋服务队、社区红白理事会、文化志愿服务队等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的统一指导下,各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银艺艺术团多次参加市、区、街道文艺演出,每年义务服务社区居民达20余次;这些志愿服务队在宣传传统文化、推行移风易俗的同时,还在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食安城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如今各志愿服务队已成为社区服务的“好伙伴”、“好帮手”。

三、“以文化人”,增强社区居民认同感、归属感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作用,不断增强居民的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在社区实际工作中,我们既是居委会干部,也是专职社工。我们几乎天天在和居民打交道,在彼此熟悉的过程中运用社工的理念和知识,在社区民主协商中担当着政策讲解、矛盾调解和实施督导的作用。通过我们真诚的付出和用心的服务,社区居民的诉求渠道才能畅通,他们的需求才能得到有效的回应和满足,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提升。近几年,社区通过“最美梨园”评比、社区“四德榜”、社区道德讲堂——讲讲身边的好人好事、“我们的节日”等活动的开展,共评出最美梨园人物15人、最美梨园家庭10个、最美梨园团队6个;社区“四德榜”上榜诚信、敬业、爱心、孝星人物达2000余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搭建起了社区居民互相了解、互助互动的平台,引导居民在社区崇德向善,形成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良好社区氛围。

 

 

 

 

 

 

 

 

 

 

五位一体整合社区资源 四社联动开展社区治理

 

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 马丽丽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位于中心老城区,22个小区中15个是老旧小区,现有居民4452户,1万5千余人。社区存在 “三多一少”的特点:空巢老人多,特殊人群多,老旧小区遗留问题多,运用资源少。近年来,工福街社区立足社区实际,充分运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有益补充的“四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化解社区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并进一步摸索出了两工同行、社会组织培育、社区民主协商、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和三实基地建设的“五位一体”资源整合、联动服务模式,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深度融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全方位、多元化服务,促进了社区服务平台、自治平台、居民参与平台的建设,推动了社区治理创新,增进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一、建立“四社联动、两工同行”联动机制

1、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打造四社联动平台。为引进社会服务资源,工福街社区先后打造了幸福社工服务中心、益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青少年社会工作培育空间、工福晴雨工作室、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学校、老年大学、文化活动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坤宁心理援助公益服务中心等10大四社联动平台,根据群众需求推出服务项目,通过联动平台吸引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聚合各方资源。

2、整合资源、构建网络、汇集四社联动力量。社区目前有专业社工实务督导2名,行政督导2名,专业社工21名(其中社工师3名,助理社工师4名),实习社工多人。社区书记马丽丽2009年就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资格,2015年又参加了全国社会工作(实务)督导学习。在具体工作中,社工将社区内外的各类服务资源进行整合,编织成一个巨大的服务网络。专业社工充分发挥在项目策划、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技能优势,结合社会工作专业项目实施和活动开展,定期对社区志愿者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引导和带领志愿者参与社会工作项目运行,不断提升社区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使志愿活动规范、科学、有序。经过专业培训注册稳定的志愿者达到3000余人。

3、针对需求、培育项目、确保联动服务实效。在整合四社资源的基础上,针对群众需求,拓展六大服务领域,实施项目化服务,推出16个项目。通过四社联动,带动人力、财力、物力及信息、智力资源的整合,使各种资源在社区服务中得到优化配置。一是开展助老服务,温暖幸福夕阳。通过“幸福到老”长者多元化服务项目、“义剪情”爱心理发项目、“亲自然”长者出游项目为空巢、失独、残疾、高龄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参与、支持网络建构等服务,为老年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专业支持,构建系统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二是开展青少年服务,陪伴健康成长。如“五彩课题”青少年成长小组项目、“彩虹村”关爱服刑子女助学项目、为社区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特长培训、心理疏导、困难救助等。三是开展妇女儿童服务,营造避风港湾。针对婚姻家庭、孩子教育、亲子关系、反家暴、维权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要,定期开展相对应的专业社工服务,为社区妇女儿童营造了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湾。四是开展特定人群及家庭服务,重塑生活希望。工福街社区有肢体残疾人42人,智障11人,单身妈妈48人,同时还有失忆老人、失独家庭、贫困退伍老兵等各类特殊人群及家庭。通过“幸福来敲门”走访关爱项目、“一路同行”助残项目、“爱心格格铺”微公益项目,围绕低保、残疾人等特殊家庭的经济、社会、心理需要,开展缓解压力、疏导情绪、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等专业服务,协助特殊家庭走出阴霾,重建生活希望,逐渐融入社会生活。五是开展家庭服务,成就幸福梦想。通过 “大手拉小手”家园共成长项目、“社区心理大讲堂”等项目提供婚姻家庭调解等服务,丰富目标家庭的生活外延,提升目标家庭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六是开展社区发展参与项目,促进社区治理提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社区居民需求调查评估,制定服务方案等,为政府政策制定和落实提供依据。开展社区动员、社区微组织扶持、和居民领袖培养等服务。以项目化运作促进社区治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和质量。

二、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建立社区服务载体

成立奎文区首家支持性社会组织——潍坊市奎文区益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整合社会资源,对萌芽阶段、草根阶段、初创阶段、转型阶段的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孵化培育服务。对社会组织给予能力建设、资源和智力支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社区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截止到2016年10月底,引进、孵化社会组织42家。其中引进22家,如:潍坊市企业家俱乐部、潍坊学院七色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等;同时,以“孵化”加“培育”方式,孵化潍坊市心相连公益服务中心、潍坊市奎文区幸福社工服务中心、潍坊市奎文区草根文化社、潍坊市奎文区工福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会组织20家。这些社会组织涵盖了帮贫扶困、医疗康复、劳动培训、心理咨询、法律调解等各领域。

为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载体作用。一是建立了社会组织联席会制度。在社工指导下定期召开会议,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月度计划,明确服务主线。二是培育社工人才。邀请市区社工协会、高校社会专业教授,定期授课;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活动,在互动中提升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每月评选金牌团队、金牌社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开展“爱能转换”活动,社会组织及志愿者每周参加社区服务达两次以上,就可参加社区每周二开办的志愿服务培训大讲堂。四是对社会组织开展交流培训、社会服务项目培育、督导及评估等一系列服务。2015年益民组织服务中心承接的奎文区社会组织孵化器项目获得了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扶持资金25万元;2016年潍坊市坤宁心理援助公益服务中心的“彩虹村”关爱服刑人员子女助学项目获得市团省委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潍坊市奎文区草根文化社的“草根大舞台—居民文化建设项目”获得奎文区公益创投大赛二等奖;潍坊天源公益服务中心的“心灵相伴•筑梦未来”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项目、潍坊市坤宁心理援助公益服务中心“幸福晚年•心灵守护”城市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等项目获得奎文区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创投大赛三等奖;幸福社工服务中心的“困难群众需求评估”项目被东关街道、北海路街道购买。

三、社会工作融入社区协商

工福街社区老旧小区多,小区设施陈旧、配套不全,没有专业的物业管理,社区群众以老年居民、下岗职工、无正式职业人员、流动人口居多。因此,日常工作中,涉及公共设施损坏、维修、改造、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特别突出,需要社区协商的问题也特别多。为此,工福街社区着手打造了“工福晴雨”工作室,以此平台为依托,摸索出一套“工福晴雨”工作流程。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所谓“晴雨”,是代表居民满意和不满意的事,以及居民的不同需求、实际困难,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工福晴雨”工作室是由社区引领居民进行“自决、自治”的“由民做主”服务项目实施基地。“工福晴雨”工作室建立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四界联动”的工作机制,社区成立了3支社区社会组织,分别是“工福晴雨”民情服务队、“工福晴雨”顾问团、“工福晴雨”监督团,其成员主要由小区楼组长、业委会成员等组成。工作室一方面积极为政府各项政策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将居民需求、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决策、监督。通过“工福晴雨”民情服务队,落实“四条途径”征集民情;通过“工福晴雨”顾问团分类处理社区各类事务;通过“工福晴雨”会客厅,研究解决方案,并落实处理;通过“工福晴雨”监督团,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如:阳光变电站是国家电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选址在工福街社区福音小区,项目建设涉及居民楼5栋,247户。该工程因项目北邻的5号楼居民强烈反对、阻挠而一度无法施工。2016年6月,该项目第3次启动,再次因部分居民的阻挠导致项目搁浅。一边是保障居民、周边经济发展用电的需求,一边是部分居民的反对性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工福街社区运用“社区协商”模式组织群众开展民主协商。一是坚持阳光公开,在楼头、单元口张贴宣传材料,不厌其烦入户宣传。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制作了《关于阳光变电站工程相关情况说明》宣传折页,并针对居民的疑惑,先后3次发放张贴《致居民的一封信》,用科学的数据,让居民在过程上明白、思想上放心。二是接触“零距离”。街道、社区干部、社工组成5个工作组,逐门逐户征询居民意见建议,在入户过程中,运用社工专业方法,用同理心拉近双方的距离,最终达成谅解。三是协商“零障碍”。充分发挥专业社工使能者、教育者、转介者、资源链接者的作用和网格管理员、楼组长、居民代表的居民领袖作用,邀请他们全程参与,既当监督员,又做宣传员,使更多居民了解客观情况。在打消居民疑虑的基础上,组织案主代表与施工单位就居民普遍关心的施工噪音、扬尘等问题进行协商,直至达成一致。同时针对居民最关注的小区宜居性降低的问题,多次组织居民集体讨论,达成通过旧小区改造提升小区居住环境的意见,社区居委会、专业社工发挥政策影响者的作用,积极向街道及奎文区相关部门申请,最终争取到福音小区旧小区改造项目。通过社区协商、案主自觉的理念,成功化解了一起群体性事件,取得居民的信任和支持,促成工程顺利施工,目前,福音小区环境改造也进入实施阶段,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创新社区治理加强社区协商的新思路。

四、探索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

近年来,工福街社区按照民政部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认真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研究。一是建章立制。社区先后建立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激励使用制度,考核评估、专业督导、继续教育、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工作服务标准、流程及各项岗位职责、制度,实现了社会工作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对社区平台实施设施完善和功能提升工程,承接大学生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开展丰富的社区特色服务。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社会服务项目先后获得50余万元奖补资金。 2016年工福街社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

五、建设“社会工作实务实习实训”基地

潍坊市是全国六家社会工作实务实习实训“三实”基地之一。近年来,工福街社区积极派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督导培训,社区书记、社会工作师马丽丽已取得全国社会工作初级督导证书,在指导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同时,积极创建潍坊市 “三实”基地。2016年4月,潍坊市社工协会、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在工福街社区揭牌成立全市第一家“社会工作实务实习实训”基地,成为政府、社区、高校、社会组织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为在岗社工、在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和即将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新社工搭建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推动“督导+社工师+助理社工师+社工员”的梯队社工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建设,促进了社区“四社联动”社会服务与治理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

“五位一体”的“四社联动”社区服务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工作专家、各级媒体的肯定和好评。先后被《社区》、《中国社会工作》、《中国社会报》、潍坊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2次。社区书记、社工师马丽丽在《社区》、《中国社会工作》、《当代社会》等刊物撰文9篇宣传社区服务品牌。2016年由马丽丽任组长的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四社联动机制的研究及实践》被评为潍坊市优秀课题。工福街社区被评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社区书记马丽丽获得“2014年度优秀社工人物”、“齐鲁和谐使者”、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理念引领  四社联动

推动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融合发展

 

潍坊市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 王致娟

 

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成立于2011年4月,服务面积1.1平方公里,服务居民5062户,辖小区15个、驻区单位9家,配备工作人员10名,其中执证专业社工5名。近年来,结合城市综合型社区管理服务特点,社区积极引进现代社工理念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增强自治功能、提升服务层次,努力打造“融悦金都、幸福家园”的社区服务品牌。

一、树立“共建共享”理念,构建社工服务综合平台

坚持以“共建共享”理念为引领,最大范围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共同参与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社区主导、居民自治、资源共聚、网络支撑”的综合服务平台。一是推动标准化平台建设,发动驻区单位共驻共建,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驻在社区、服务社区、共建社区”的意识,为社区无偿提供18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设立行政、福利、便民等各类功能区,打造标准化服务平台。二是推动社会化平台建设,以服务中心为载体,链接潍坊众智社工、“3A”教育、奎文区疾控中心等社会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社工、事务办理、公共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居家养老、儿童防疫等社会服务,满足了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三是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以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为依托,开设社区网站、QQ群、飞信群、微信等电子网络服务平台,有效拓宽社工服务的覆盖面,促进社区与居民间的交流、协商和服务。

二、树立“互惠互助”理念,搭建社区互助支持网络

运用地区发展模式,推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与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搭建科学合理的社区互助支持网络,有效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会化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效互补。一是加强专业社工队伍建设,实施社工精英培训工程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鼓励社区在职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运用社工理念开展助老、扶幼等服务项目12个,不断提高社区社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二是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吸纳广大居民、社区单位和社会团体参与,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已建立书画艺术协会、棋牌协会、文体协会、爱心互助协会、矛盾调处理事会、物业管理协会等服务类社会组织10个,组织小区事务民主管理小组等居民自治团体4个,积极承接社区服务任务,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升。三是加强社区志愿队伍建设,多渠道、多方式吸收志愿者,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力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爱心助老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7支,累计招募社区志愿者402人,先后组织环保护绿、交通文明劝导等志愿活动78次,促进居民间的互惠互助,培养了相互关怀的社区美德,促进了社区归属感的建立。

三、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打造社工服务特色板块

积极倾听居民诉求,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需求出发,运用社工专业服务理念,链接各类社会资源,服务社区居民群体,重点打造社工服务“四个特色板块”。

一是“我的社区我做主”社区参与板块。运用“以终为始”和“潜程推进”社工方法,构建社区参与项目,帮助居民建立参与社区治理的理念,传授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巧,提升居民和社区自决自立的能力,使居民对社区事务由“被动参加”变为“主动参与”,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例如,针对辖区内“三无”小区的环境卫生、治安管理等突出问题,社区组织开展了“‘三无’小区居民自决在行动”居民参与项目,协助居民成立小区事务民主管理小组,小区内的卫生保洁、治安防范等居民关注的事项,由小组成员进行意见搜集,与社区进行诉求对接,由社区指导协调制定解决方案并组织居民参与实施,有效解决物业纠纷、基础设施改造、冬季供暖、噪音扰民等难题 14 个。

二是“情暖夕阳”社区助老板块。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29 名,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4.6%。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现实困难与服务需求,社区积极链接市老年大学、开心培训学校、潍坊学院教师等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日间照料、午餐供应、文化教育、健康医疗等多元化服务。例如,社区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在行动”项目,辖区有一位76岁老人杜某,因家庭纠纷离家出走居住敬老院,半年后因不适应敬老院环境,想回归家庭,其丈夫与继子不予接纳。社区根据案主自决原则,及时链接区司法局为其申请法律援助,解决其婚姻、财产分配问题,帮助其向区住建局申请了廉租住房保障,让老人老有所居;衔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协调社区爱心互助协会安排三名成员对其进行生活帮扶、情绪疏导、精神慰藉,并纳入社区“暖心工程”重点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免费午餐,帮助老人走出了生活困境。

三是“智慧城堡”社区教育板块。社区坚持“关注未成年人就是关注社会未来”的工作理念,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运用社工“人在情境中”的系统理论,尊重孩子个性化差异,帮助发现孩子新需求,挖掘孩子潜能,对未成年人提供专职教育、居家引导、社区照顾等教育服务,帮助社区青少年增加知识、改变行为、提升意识,从而提高社区未成年人的基本素质。例如,社区开展了“HAPPY成长小组在行动”项目,针对双职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照看的问题,社区积极与红缨教育、山东建林集团、“3A”教育等机构对接,为辖区未成年人开设专业幼儿教育、小学生晋级托管、“四点半”公益学堂以及才艺培养、经典诵读、社会实践活动等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服务9项,目前受益儿童已达247个,促进了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是“爱在你身边”社区特殊群体关爱板块。针对辖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有效整合政府、社团、企业等各类资源,做好政策落实、服务保障和教育培训等工作,激发受助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重新融入社会发展。例如,社区开展了“点亮希望”项目,在保生活、救急难的基础上,积极实施4050人员就业、零失业社区创建、社区矫正、残疾人扶助等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重新点燃困难人群的生活希望。社区居民林某,刚把19岁的儿子送去西藏戍边半月,丈夫便因车祸意外去世,本人又突遇下岗失业,彻底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社区了解其家庭困难后,安排专业社工帮助其进行情绪抚慰、心理疏导,协助其向民政部门申请了城市低保,并与区人武部和街道办一起,陪同其专程到西藏看望正在戍边的儿子,沟通父亲意外之事,确保了其儿子安心戍边。社区还积极联系区人社局对其开展再就业培训,帮助找到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再就业岗位,孩子在部队立功受奖,现在林某又主动退出了低保,重新融入了社会生活。

四、树立“民意至上”理念,推动社会政策创制改进

充分发挥社区、社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并利用社区议事会、党员会、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鼓励居民积极建言献策,反映自身诉求。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书记作为市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作用,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及时反映居民诉求,倡导民生政策的制定和改进,先后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关于落实社区居委会服务设施执行民用电价的建议”、“关于加快企业退城进园尽快将老厂区及旧居住区统一规划改造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严控房地产开发商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建议”、“将自行车公共租赁押金由原来的330元下调为220元”等政策建议,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上级部门制定下发的《提升市区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公共自行车租赁细则》等政府文件中得到了体现,有效维护了群众的现实利益。

通过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与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推动了社区工作与扶老、爱幼、助残、帮教、就业等多方面融合,实现了社区工作专业化、社区人员职业化、社会工作社区化,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为全面推进“富强奎文、创新奎文、文化奎文、生态奎文、幸福奎文”五个奎文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区协商推动四社联动工作------凤凰社区居委会

 

坊子区凤凰街道凤凰社区 王艳玲

 

今年以来,坊子区凤凰街道以市区提升为契机,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按照“成方连片、一体两翼”的结构布局,以路为界将原来9个城市社区调整为10个。凤凰社区是由原龙泉社区更名而来,辖区也作了相应调整,东起龙山路,南到龙泉街,北至胶济铁路,西到北海路。包含着凤凰太阳城、恒信伯爵公馆、华丽世家、农商行宿舍等11个居民小区,规划户数9900户,现已入住4000多户10000多人,是目前凤凰街道最大的社区。

下面,介绍一下凤凰社区的工作情况。

一、提升社区服务用房条件,收集居民意见,完善服务功能

今年上半年,在园区领导的支持协助下,我们争取到由亚特尔集团无偿提供的2200平方办公服务用房,彻底告别了之前只有20平方米服务用房的办公时代,为今后开展各项服务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条件。新办公用房取得后,怎样合理使用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社区协商的作用,组织居民代表、物业、业主委员会等多次协商讨论,收集到数十条居民最需要解决的社区服务功能。如反映最强烈的医疗方面,这么大个社区没有社区门诊,居民有个头痛脑热的还需要到医院排队打针,还有没有老年人和青少年的活动学习场地以及购物不方便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收集到这些居民反映问题后,社区组织两委干部、楼栋长、物业及业主委员会等各方代表开会共同协商新打造的社区服务场所应配备那些便民服务场所。

1、      针对就医不方便这一问题,社区组织专业社工到坊子人民医院、坊子仁济医院、潍坊附属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洽谈合作意向,经过和物业居民代表开会协商,最终确定由坊子仁济医院负责打造,社区免费提供场地。现凤凰社区门诊已打造完成并正式营业,门诊面积120平方与我们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充分结合,设有床位8张,专职医生3人,可以完成心电图检查、B超、输液等简单基础治疗,在社区门诊还可以使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门诊每月都要组织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极大的方便了辖区居民的就医需求,受到了辖区居民的欢迎。

2、      为了解决小区居民购物难、早餐店少这些问题,我们社区两委成员联合物业和居民代表,共同制订了招商方案,由居委会免费提供物业减免物业费的方法,先后引进了中百便利、亿之鲜进口食品超市、德味大包等放心企业的入驻,在超市里我们还设有儿童体验区、慈善超市等场所,小区居民可以不出小区就可以购买到放心安全的食品以及价格优惠的进口食品;在慈善超市低保困难家庭可以免费领取爱心购物卡,用这张卡既可以免费领取慈善物品,又可以在超市里购物享受九折优惠,这些便面场所的建立既方便了居民的购物,又使低保困难家庭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早餐店采用到店就餐和餐厅配送的方式,就是居民可以到店就餐也可以手机下餐,由餐厅服务人员进行配送,方便了拿下行动不方便的居民。

3、      活动中心、书吧、画吧的设立是社区居民代表共同协商决定的。他们自发组织成立了书画协会、凤凰文艺队、象棋俱乐部等社区组织,在闲暇时候书画爱好者可以再画吧交流切磋,每逢春节他们都会免费送对联和福字到困难家庭。今年象棋俱乐部还代表社区参加了坊子区首届中国象棋俱乐部联赛。各个活动室的建立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发挥了老年人的余热。

4、      三楼我们计划和团市委联合打造青少年启航驿站。这个项目的引进主要是楼栋长征求意见时,很多年轻夫妇反映,孩子四点放学后,家长正在上班,有老人接回后只知道看电视,根本不不做作业。社区收集到这些意见后,组织工作人员到各小区做了一下摸底工作,统计到16岁以下的青少年有600多人,他们很大一部分回家后在外玩耍或者看电视。对青少年托管这块居民需求非常多,针对这些需求我们和团市委多次对接磋商,最终这个项目落户我社区,现已进行项目规划。建成后的启航驿站将设有托管中心、美术基地、舞蹈室等场地,我们还将配备专业老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工作。

二、运用社工理念开展社区协商

今年4月开始,凤凰社区启动了“小组服务、个案跟踪、绩效评估”的社区治理活动,其中整合了就业指导、居家养老、党员模范带头等涉及群众基本生活和保障的社区事务。社区不大,职能不少,计生就业等件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项都由一到两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在凤凰社区一个4000多户规模的社区,工作人员有8名,平均每人500户,除了负责“窗口”事务之外,社区工作人员每月还要到所包的户家中走访,掌握情况或联系相关部门,对出现的群体性问题我们会采用小组方法解决问题,发挥社工专业优势,积极运用社工专业理念处理社区问题,协调解决了小区内存在的业主与物业之间矛盾、停车位收费问题、物业收费标准、小区养狗等问题。如华丽世家小区与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矛盾的解决。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到社区反映,小区现有地面停车位满足不了业主停车需求,小区内道路破损严重,物业有不作为行为。已惊动派出所,现影响比较恶劣,社区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多次协调最终达成:1、车库的租赁价格定为每月120元,2、在业委会的协助下启动小区维修基金尽快的修补小区内破损道路,3、对收取的物业服务费及车辆占道费会及时在宣传栏上公示接受业委会的监督。对出现突发性状况而导致贫困的家庭,我们会采用个案跟踪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打造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推行协商共治

以街道将凤凰社区打造成为智慧社区为契机,联合亚特尔集团,打造“APP”智慧社区便民服务手机应用平台,应用平台建成以后,社区将辖区内的医疗、驻区单位、餐饮、学校、超市等便民商业网点,纳入平台中,既方便了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又完成了与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群众进行互动,实现多种形式参与协商来

四、扎实开展“四社联动”试点

作为坊子区“四社联动”试点社区,凤凰社区立足原有基础,不断引进和培养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从其它社区调入专业社工2名,引进了鸢都义工坊子分会、12349居家养老、仁济医院、凤凰文艺队、书画协会、善信公益等14家社会组织,在办公服务用房打造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工专业知识经过多次论证协商,积极引进了善信公益、仁济医院、12349等社会组织,社区联合这些社会组织设立了社区门诊、12349居家养老、慈善超市等场所。

成立了凤凰社区调解队、凤凰太阳城文艺队、健康医疗服务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楼长网格长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爱心义工服务队等7支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者登记程序,现已登记注册志愿者660多人,开展了健康义诊、敬老院卫生整治、邻里互助包粽子比赛、文艺汇演、爱心帮扶等志愿活动。今年,国际社工日期间,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社工宣传。社区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所有工作人员报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有3人参加了第二届社会工作知识网络竞答赛,1人获得三等奖。下一步,社区还将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社工人才和社区组织。

新的凤凰社区成立后市委、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等单位领导也多次到我社区调研指导工作,近期开展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凤凰街道召开的23个村(居)、10个城市社区居委会的现场观摩和民主评议中获得了第一名100分的优异成绩。今后,我们凤凰社区将继续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

 

 

 

 

 

 

 

 

 

 

 

 

 

 

 

 

 

运用“四社联动”机制  打造和谐社区

 

潍城区南关街道曹家巷社区 江宏

 

潍城区曹家巷社区地处山东省潍坊市中心黄金地段,是老潍县重要组成部分,东临美丽的白浪河畔,西与古老的十笏园毗邻,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个典型的老居民区。现有居民楼34栋,1586户,5018人。近年来,曹家巷社区完善了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为主的“四社联动”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了民主协商机制,完善社区功能配套、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弘扬社区先进文化、培育社区特色产业、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为目标,创新管理体制,着力打造和谐社区。

一、    完善“四社联动”机制,打造宜居家园

曹家巷社区一直非常注意充分发挥社区平台作用,集合本辖区单位资源、培育社区居民自身资源,引进社区外部社会组织资源,精心打造宜居家园。近年来将辖区单位、从业门店、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社区党员及志愿服务组织吸纳进来,成立曹家巷社区“三同”服务联盟。目前已对接社区党员、在职党员114名,辖区单位19家、从业门店173家,社会组织31家,专业社工机构2家,社区志愿者296名。我们还在社区中成立了社会组织社区孵化器,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将多元力量组织起来在社区内开展帮贫救困、青少年救助、居家养老、妇婴服务、法律咨询、就业服务、文化传播,家庭病床等服务,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调配下,通过“队伍联盟、活动联办、服务联送、资源联动、项目联动、信息联动”六联工作法,既有纵向的联盟组织与辖区居民之间的相互服务,又有横向各组织间的相互服务,既是服务对象又是合作伙伴,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在社区工作中探索实施了社工、义工、社区工作者“三工协同服务”模式,驱动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的有机结合。根据居民需求聚集问题,通过设计项目带动社区发展。今年在社区内已实施守护荷花湾--“老导游”团队建设、我有好邻居--社区邻里共融项目;关爱老人、让爱回家--寒冬送温暖公益行动等各类公益项目9个,涉及社区建设、文化共融、扶贫助困、特殊群体扶助等领域。积极对接国内成型的“十方缘”老人呵护项目、义仓项目、爷爷奶奶一堂课等品牌大项目落户本社区,更好地推动区域内社会工作的发展。

在工作中始终践行“我的社区,我的家”的工作理念,针对辖区内老年人多的现状,对老年群体关注的养老问题进行评估、分析,运用社区照顾理论,推行多元化养老模式,先后成立了社区爱心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开设了家庭病床,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体现了在社区照顾、由社区照顾和对社区照顾的有机融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邻里守望居家养老互助协会,建立邻里互助网络,强化邻里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现已组成了邻里守望、开心晚霞、知心姐妹、亲情相伴、夕阳情浓、携手幸福等11个邻里互助小组,吸纳121名老人参加,引进专业社会组织,设置社工岗位,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邻里互助养老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发挥生活照料、情感支持、精神慰藉等作用,使每一位互助组的老人享受到“相邻是福,相识是缘,互帮是情,互助是爱”的邻里互助新型养老模式的便利和温馨。

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理念,以点带面培训有专业特长的社区志愿者,从而带动居民参与等方法,发现社区的居民骨干,培育社区领袖。目前,已组建了六支共有150人的自发性队伍,成立了女红巧手坊变废为宝,烘焙料理培训欢乐减压,阳台绿缘种植美化环境,成为社区凝聚人心的“贤内助”。不断提升居民参与意愿,在社区内先后举办了“中秋月圆人团圆邻里和谐建家园”、“幸福一家亲和谐邻里情”、“讲述家的故事传承家风家训”、“幸福邻里情端午粽飘香”、“社区一家人和谐全家福”、“九九重阳幸福采摘”、“冬至暖阳至爱分享”饺子宴、社区艺术节家庭作品秀等活动等,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融洽了邻里关系,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社区党总支每月组织党员、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民主党派开展了“认领微心愿、汇聚正能量”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社区自愿认领广大群众“微心愿”,争当“圆梦使者”,传递爱心正能量。通过挖掘、宣传“微心愿”背后的感人“微故事”,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二、健全民主协商机制,打造民主家园

在工作中积极倡导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协商,树立“由民做主”的理念,在社区实行“三会一制”议事法。我们建立了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进行事前听证、事中协调、事后评议,将民主协商制度贯彻于每一个环节。目前社区民主协商有队伍、有内容、有制度,实现了社区协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阳光听证制度,社区成立了由老党员、居民代表、楼长组成的阳光听证评审团,涉及居民低保、入党、廉租住房、公共事务等涉及居民利益的事情,由阳光听证评审团参与评审,让社区的大小事务真正置于阳光之下;坚持协调会制度,对社区资源、居民事务、商业资源、公共资源等进行逐一协调;坚持评议会制度,由社区党总支组织辖区居民对社区党员服务群众、居委会工作人员完成社区工作目标和任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评议,还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在社区内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评估。创造性地设立了“点题板”,接收群众的诉求,让群众在这个小阵地上畅所欲言,变社区入户征求意见为居民踊跃建言献策。在工作中积极推行社区工作标准化建设,将36大项82小项社区工作进行细化,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制作成小册子。并制订了社区社会工作流程和标准,并建立考核评估办法,为社区社会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社区一直倡树“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做法。工作中运用社会策划模式,成立专业服务队伍,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要求的基础上,坚持“通平亮绿新美”六字标准,先后疏通改造管网1200余米,修整硬化路面 800 余米,绿化空地750平方米,粉刷楼体32栋,社区硬件设施明显提升。还投资10余万元,完成了小区9处进出口封闭和45个单元门封闭。依托“天网工程”二级平台,在楼头巷尾、重点领域安装了36处监控探头,并建立了社区监控远程控制中心,与驻区公安派出所联网,对小区进行全覆盖监控。安装修缮路灯、楼道灯等照明设施300余盏,实现了小区夜间照明无死角。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社区工作者充分发挥倡导者、组织者角色,加强宣传引导。通过调动社区骨干和群众领袖积极性,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实现骨干带头、全民参与,共同整治社区环境的良好局面。清理了楼道乱堆乱放、垃圾死角、乱贴乱画和小广告,社区居住环境明显改观。推行“六有”社区民警运行模式,18人的专兼职昼夜巡控队伍日夜巡逻防控。组织成立了 32 人的义务调解队伍,成功化解了 21起邻里纠纷。

突出曹家巷社区历史文化底蕴,以街巷历史文化、社区人文文化、红色主题文化为统领,打造文化特色浓郁的特色社区。街巷历史文化以“印象老潍县•九街八巷”为主题,突出街巷历史文化内涵,对辖区内的胡家牌坊街和曹家巷老街进行古街改造。依托十笏园文化街区形成文化产业链促进社区居民再就业,推动社区特色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社区人文文化方面,着力培养社区文化,充分挖掘社区内“老街坊、老邻居、老故事”,倡树家的理念,打造美丽和谐幸福家园。打造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邻里互助小组活动角,进一步发扬邻里互助居家养老模式;对社区内墙体进行粉刷和装饰,形成社区文化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打造社区服务中心“家”文化长廊,积极宣扬“我的社区,我的家”理念。我们配合政府投资300万元建设荷花湾潍县战役党性教育基地、潍县战役纪念碑、老城墙等,组织党员、居民群众和青少年了解潍县战役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再现老潍县人文风采。

通过良好的互动,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单位、山东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山东省优秀社区科普团队、山东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市区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党务公开工作先进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孙家社区用标准化助推社区三社联动

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 张光辉

 

孙家社区是一个村转社区,现有4854户,常驻人口约15000人。近年来,在化解村居两元化矛盾、建设示范社区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三社联动的治理作用。荣获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全国城市社会工作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一、党建统领,建标立制,筑牢社会工作服务平台

搭建起社区大党委领导下的二级网格大支部、三级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区域党建服务机制;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178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全员参与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编印了19.2万字的《孙家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标准与制度汇编》。将社会工作理念、方法、技巧融入社区建设和服务,实行“三岗合一”(党员岗、社工岗、服务岗)或“双岗合一”(社工岗、服务岗),将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服务,促进了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的融合发展。

二、建引结合,联动服务,发挥社会组织载体作用

截止2016年底,社区培育孵化和引进了各类社会组织27家。以标准化为引领,按照社区需求和社会组织服务方向,整合为教育、文化、养老、健康、统战等五个专业服务社团,开展“5+N”社会工作服务。建设了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开展社会组织统战等,实现了工作联商、社团联合、服务联动、品牌联创。

三、培养使用,激励评价,强化社工人才能力建设

建立了社工人才激励、培养和使用机制。目前,社区12名工作人员中已有实务督导1人、持证社工9人,持证率占社区工作者的75%;加强持证社工的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建立了例行学习制度,内聘督导1人,外聘督导2人,用标准和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帮助社工在助人服务中自助成长。近年来,先后已有四名持证社工被选调提拔到其他社区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四、需求为本,专业引领,扎实做好联动服务项目

针对村居两元化问题,组建了十余支居民文化社团,以社区文化促进居民融合;开展社区教育,形成了幼有所教、技有所授、老有所学的社区培训体系;开展社区养老,建设了250张床位的养老服务中心,形成了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智慧养老等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模式,受益老人达到2000余人;开展社区公益,2014年以来募集善款近30万元,建立起社区爱心基金。慈善捐助和志愿服务形成常态化。

 

 

 

 

 

 

 

 

 

 

 

 

 

樱园社区“四社联动+社区协商”

突破传统社区服务瓶颈

 

奎文区梨园街道樱园社区 江洁

 

樱园社区位于潍坊市的中心城区奎文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宅楼134栋,居民6350户,22300人。辖区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弱势群体密集,社会管理任务繁重,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我们社区创新实践,积极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助力的“四社联动”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区建设发展,并积极探索了社区民主协商的新做法,将两者相融合,共同促进社区建设发展、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等。

一、 以社区为依托,搭建标准化、便民化的服务平台。

樱园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共计1600平方米,其中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占地400平方米,共搭建了三大平台,分别是公共服务平台、社区警务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二楼的党群教育基地及社区妇女儿童发展基地占地1200平方米,活跃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有9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在这里可以展示社区文化队伍的风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2016年八月份,我社区吸引潍坊市金阳公益服务中心入驻了社区服务中心,潍坊市金阳公益服务中心是在潍坊市民政局注册的公益组织,联合打造了金阳公益樱园社区志愿服务总站。本着“努力,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传达“阳光、分享、品质、仁爱”的公益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关爱青少年心理成长活动。

二、 以社工为引领,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樱园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2人,其中取得社会工作相关证件的工作人员7人,占比50%以上,为辖区居民提供了更专业更有效的服务。社区通过督促学习、加强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加大对社会工作者人才的培养,这些社会工作人才在“四社联动”的实践中,也不断提升了自身专业化水平。通过“四社联动”,不仅促进了社区工作者综合业务能力和服务居民能力的提升,同时促进了社区工作者与专职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让更多的专业社会组织人才真正的走近了社区, 走近需要帮助与服务的人群,同时也和备案孵化中的社会组织有了更多的交流沟通, 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给需要服务的人群更多元化、全面的帮助。

三、以社会组织为载体,构建互联、互动、互补的服务体系。

为了更加高效便捷的为居民群众服务,2015年3月,我们打造了全市首个社区服务类O2O项目——易邻里智慧社区,打通服务居民最后200米,让居民在家即可享受到“半小时上门服务”。社区为他们提供了五楼的组织场所。

社区引进了专业的社会组织,其中有金阳公益、惟爱助残公益组织、中国狮子会等。

社区还积极培育了社会组织,其中有樱园社区艺术团、邻里喜乐会、草根记者团、舆情信息员、社区宣讲团等。

四、以社区志愿者为支撑,营造共驻、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我们社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社区实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和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共培育了包括党员服务队、助老助残服务队等8支特色志愿者队伍,且50%以上的社区党员、5%以上的社区居民成为了注册志愿者。志愿者队伍开展了多方面的志愿活动,服务了居民群众,他们活跃在社区里充分体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特色。目前社区正试点建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机制,实行志愿服务嘉许回馈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志愿者服务的热情。

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社区发动了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文娱活动志愿者等志愿者300余人参与其中。对辖区内的小广告、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除,改善社区环境。主要针对辖区各个楼区内的乱堆杂物、乱扔垃圾、扔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向沿街商铺及居民发放文明市民手册等宣传材料近500份,带动了200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居民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的浓厚氛围,也得到了更大周围居民的肯定和支持。

社区还积极组织志愿者与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等社会困难群众结对挂钩,开展“定服务内容、定服务效果、定时、定人、定点”的“五定”服务。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期间,组织志愿者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困难群众进行慰问。为有效地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社区联合为老服务志愿者、助残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以“一帮一”“多助一”的形式为特困家庭进行上门服务。社区智障儿童葵葵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常年只有年迈的奶奶照顾他的衣食起居,随着年龄的增长,奶奶已几乎无力照顾葵葵,志愿者们得知情况后组成了一支“多助一”的专业队伍不但逢年过节上门看望他、慰问他,还发动他周边的志愿者也来照顾他、看护他,让老人和孩子充分体会到了志愿者们对他的爱心,更体会到了社区的温暖。

五、积极打造多元化社区群众民主协商平台

社区创办了社区论坛,社区论坛根据居民诉求随时召开,论坛讨论内容主要来源于根据近期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组织有不同意见的居民、相关部门、社区法律志愿者共同参与,论坛中设立正方、反方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相关部门及法律志愿者给予最专业合理的政策解答,并且将讨论结果及时在社区论坛版面公开。论坛版面中还设有道德点平台、社区新闻等版块,进一步加强了社区思想道德文明建设,不仅为社区群众树立了思想道德文明的榜样,而且在社区群众中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形成了“以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良好局面,在居民中赢得一致好评。

社区划分了8个大网格和26个子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了网格长,他们每天坚持2小时户外工作制,收集社情民意,并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情况分析,提出解决建议和措施,及时处理。在走访了解居民需求的同时,向居民宣传各类信息。

社区定期开展邻里喜乐会活动。活动旨在为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增进人际和谐、家庭和睦、社会文明,树立邻里互助、团结友爱、和谐兴家的社会风尚,倡导邻里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通过活动的开展增进居民间感情,使“我的樱园我的家”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美满。

六、加快完善社区民主协商制度及民主化管理

积极探索“由民作主”工作模式,严格按照“由民做主”六部工作法流程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或半年,以小区为单位进行一次项目意见征集,经社区党委、居委会、业主委员会、辖区单位、居民代表、居民骨干成立的议事会,对提出的项目进行归类,充分讨论后在本小区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社区。社区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居民意愿强度等因素,及时召开议事会进行决议,并将结果在社区及小区内公示。通过公示的项目由社区按照项目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实施项目过程主动进行公开,接受监督。社区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项目实施的过程及结果。对实施完成的项目,社区委员会及时组织居民代表和普通群众进行检查验收,逐项打分。

近年来社区通过居民代表大会,秉承“由民作主”的理念,为居民办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实事。例如樱园小区东、西两区建成时间早,一直未安装监控,为预防偷盗案件发生,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区为樱园小区东、西两区安装了121个监控摄像头;将樱园西区2号楼至13号楼楼前的裸露土地进行了地面硬化;维修樱园小区西区2号楼至44号楼144个单元门并为其更换了纱窗;根据居民需求打造“爱书人俱乐部”;社区出资带动华安物业共同出资重新铺设了东区楼前甬道等。

社区设立了“三务”公开制度,在社区服务中心及辖区每个小区公示栏内都设立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示板块,将社区各类事务、经费收支等信息透明公开,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必须公开,正常事项每季度公开,特殊事项随时公开,接受居民监督,确保居民知情权。

七、创新运用新媒体引导居民知情参与

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建立了社区网站、社区论坛、社区微信、社区微博、便民热线、党群信箱,打造了“O2O”易邻里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社区通过新科技、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服务内容,扩大了服务群体、创新了工作方式,而且进一步保障了居民能通过多元化渠道参与社区工作当中。

八、依托社区网格平台提升居民参与意识

社区成立社区大党委,下设网格党支部8个,驻区单位党组织4个,功能性党支部5个,形成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根据片区布局情况共划分了八个大网格,以200—300户划分为一个子网格,力图将辖区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全覆盖,最终形成了26个子网格的布局划分。其中网格长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是本网格内第一责任人;其次是网格联络员,按照“五有、一必须”(“五有”,即“有热心、有文化、有时间、有威望、有精力”,“一必须”,即“必须居住或工作在本网格内”)的条件和200户左右规模配备1人的标准选聘,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选荐等方式,经社区把关考察后,提出网格联络员预备人选,并经居民代表会议决定后,由社区正式选聘,报街道办备案。日常工作主要由网格长和网格联络员承担。促进了居民参与网格管理,用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日常纠纷等社区事务,达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的。

 

 

 

 

 

 

 

 

 

 

 

 

 

 

 

 

 

 

 

“四社联动”背景下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研究

——以金都社区为例

 

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

 

当前的中国社会,城市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老年人在退休后面临的生活问题,不仅是对老年人自身的挑战,也是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的重大考验。

如今,我国的城市社区作为基层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的职能更加多元化,城市社区逐步建成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的高效社区服务模式。

基于老年志愿者对社区存在“不作为”的刻板印象,导致老年志愿者不愿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本文以笔者所实习的金都社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的研究方法,结合金都社区老年志愿者徐大爷的案例,在“四社联动”的背景下,讨论总结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对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四社联动”在过程中优势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四社联动”助力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案例

社区介绍

金都社区成立于2011年4月,地处潍坊市主城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由附近四个小区组成,社区属于普通居民住宅小区。社区辖区面积约1.1平方公里,社区总住户5062户,总人口14752人,其中60岁以上的在册老年人为1347人,其中社区老年志愿者约80人,是潍坊市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较多的一个社区。笔者从2017年1月到6月在潍坊市金都社区进行为期半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为本论文的研究资料收集和分析奠定实证基础。

社区老年志愿者徐大爷的基本情况

    本文研究是金都社区的一名退休老师徐大爷。刚开始笔者与徐大爷并没有直接接触,笔者是在与金都社区居委会、社工和社区居民的接触交谈中逐渐对徐大爷有所了解的,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了关于徐大爷的一些基本情况。之后,笔者在实习期间与徐大爷的进一步交谈中,得知了徐大爷作为社区老年志愿者之一,在2年里积极参加社区服务,为社区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社区“四社联动”模式,对于徐大爷参与社区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笔者决定以社区老年志愿者徐大爷为例,以笔者的切身观察与体验,探讨在城市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对社区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研究“四社联动”是为什么、如何助力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

“四社联动”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案例

   笔者所实习的金都社区,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居民住宅小区。通过笔者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交谈得知,5年之前的金都社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只有4人,她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消耗在处理政府事务上,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开展社区活动、完成社区治理等事物。所以,当时的金都社区在居民的心中树立起了“不作为”的形象。之后,居委会扩招社区工作人员,改善社区居委会环境,并且引入了社工、徐徐四点半学校等社会组织,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一同开展工作。随着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增加,社工、社会组织的介入,在社区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挖掘、培育了一批社区志愿者。

笔者通过与徐大爷的交谈了解到,徐大爷之前从来不会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也不会主动地了解社区,在内心对社区持一种强烈的排斥态度。而且在徐大爷的心中一直认为“社区不作为;社区行政化严重,处理不好居民的事情”,还认为“社区只是一个为政府办事的地方”。

但是2年前,在社区老年志愿者乔老师的带动下,徐大爷参加了社工策划开展的社区“老年电脑学习小组”。笔者了解到,徐大爷退休前是老师,喜欢电脑,有强烈的学习电脑知识的需求。恰逢社区社工开展“老年电脑学习小组”,徐大爷在乔老师的带动下,在开始徐大爷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社工开展的电脑学习小组。徐大爷在电脑学习小组过程中表现积极,熟练掌握了一系列的电脑操作知识,并且徐大爷开始逐渐的参加一些其他的社区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现,渐渐地对社区产生认同感,也改变了徐大爷之前对社区极度排斥的态度。

笔者在实习期间,策划参与开展了新一期的“老年电脑学习小组”,徐大爷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新一期“老年电脑学习小组”的志愿者老师,为社区的老年人教授电脑知识。因为徐大爷退休前是中学英语老师,徐大爷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制定了一套十分详细的教学方案。每周上课时,徐大爷都会提前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细致的列好本节课内容,在与徐大爷的交谈中,徐大爷曾经说过:他十分重视这次机会。徐大爷认为自己同样是老年人,会更加了解老人的特点,会根据老人的学习能力教授课程,徐大爷说:“自己毕竟也是从对电脑的一无所知开始学起的。”电脑小组开展了几次活动后,徐大爷发现了大部分老年人不会拼音、不懂英语,徐大爷针对老年人的这一特点,跟社工建议开展一个“拼音小组”。在徐大爷的建议下,由徐大爷担任“拼音小组”志愿者老师,为社区学习电脑的老年人教授拼音、英语,帮助老年人们更好的掌握电脑知识。

社区老年志愿者徐大爷不仅仅是“老年人电脑小组”、“拼音小组”的志愿者老师,徐大爷还积极的与其他社区老年志愿者一同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五老”志愿者(“五老”志愿者是指由社区内的五位老年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社会组织)。徐大爷与“五老”志愿者一起承担起其他社区志愿服务,如:社区的未成年人教育等活动。徐大爷与“五老”志愿者们一起,每周在社区内开展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进了社区老年人与社区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还促进了和谐睦邻友好的社区氛围。

金都社区内有一部分楼房属于老旧居民楼,笔者在实习期间,参与到了金都社区“天然气改造”、“社区绿化带改造”、“车位改造”行动中,在切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四社联动”助力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作用。由于金都社区内有一部分居民楼属于老旧居民楼的, 范围,这部分老旧居民楼的居民无法使用天然气,居民们只能自行用小煤气罐买气,这对居民使用天然气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居民也对此情况十分不满。社区在了解到居民的需求,与老旧居民楼的居民进行沟通后,发现由于是老旧楼房,一些常住居民有强烈的使用天然气的需求,而一些租房住户的房东则不愿意进行天然气改造。居民的意见不同,对于“天然气改造”项目可谓是困难重重。社区、社工、社区志愿者、燃气公司一同参与到“暖气改造”项目中,对拒绝改造的居民进行积极的劝说,可是成效并不显著。笔者发现,社区老年志愿者徐大爷是老旧居民楼的楼长之一。社区、社工、社区志愿者、燃气公司与徐大爷一同做在一起进行沟通,希望能够通过徐大爷做为楼长的优势,对于不愿参与“天然气改造”的居民进行劝说。因为徐大爷与老旧小区内的居民都较为熟悉,在居民里比较有权威,居民们对他都较为认可。在社区、社工、社区志愿者、燃气公司与徐大爷进行沟通后,徐大爷表示会积极的为“天然气改造”项目与居民们进行沟通。徐大爷的加入,为“天然气改造”项目带来了新的转机。在“四社联动”的推动与徐大爷, 努力下,最终有95%以上的居民愿意进行天然气改造,困扰老旧小区多年的“用气难”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在“天然气改造”项目中,社区、社工、社区志愿者、燃气公司社会组织的“四社联动”模式,与社区老年志愿者徐大爷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徐大爷的参与下,才能使得老旧小区居民与“四社”坐在一起,一同协商老旧小区“天然气改造”项目,才能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用气难”的问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四社联动”助力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

通过“天然气改造”项目,针对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可度低、社区与居民沟通难、关系紧张等特点,在“四社联动”的推动下,徐大爷积极的参与到社区协商治理当中,并且徐大爷还参与制定了社区民主协商流程。金都社区专门设立“居民议事厅”,针对社区的重大事项,全部采取由民做主模式进行社区协商,在“四社联动”的推动下,社区老年志愿者的参与下,建立了“七步议事法”、“金都社区议事规则”等,真正实现了社区决策民主化,对确定好的事项,会运用“四社联动”的模式进行服务。徐大爷通过参与“天然气改造”、“社区绿化带改造”、“车位整治”等民主协商会议,利用民主和平的方式解决了社区治理的重大事项问题,并且成为了社区居民代表,促进了社区治理的民主化。

四社联动”的优势作用

   第一,社区层面,社区通过扩大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改善社区办公环境,完善社区硬件设施的方式,在社区内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棋牌娱乐室”、“综合活动室”等一系列硬件设施,为开展社区活动、吸引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区与居民之间和睦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像徐大爷这样的社区老年志愿者建立关系,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对于促进社区治理民主化,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社会工作者层面,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化、精准化、多元化的社工服务,深入到居民中,了解居民的需求,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社工服务。并且在活动中挖掘培育社区志愿者,促进“四社”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在“天然气改造”项目中,社工就充分的利用自身专业技术强、适应能力强的特点,链接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以及社区居民代表,促进社区“天然气改造”等社区治理项目的解决。

   第三,社会组织层面,以本文中的徐大爷为例,徐大爷与其他社区老年志愿者在社区内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五老”志愿者,主动承担起其他社区志愿服务。如:“五老”志愿者每周都会对社区的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让社区未成年人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社区老年志愿者对他们的关心。社区社会组织“五老”志愿者以自身是社区居民的优势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协调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利于社区治理的顺利开展。

   第四,社区志愿者层面,在本文的“天然气改造”项目中,社区志愿者在了解到“天然气改造”项目遇到困难后,社区志愿者积极地参与到项目中,通过自身的行动,与身为楼长之一的徐大爷进行沟通,与不愿进行天然气改造的居民沟通,发挥了社区志愿者的最大作用。社区志愿者通常是由社区居民中的领袖、积极分子构成,当社区志愿者助力社区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后,居民与社区之间的纽带就已形成,社区志愿者也是居民中的一员,他们与居民更容易进行沟通,也就更加容易促进社区治理项目的开展。

 

 

 

 

推进“四社联动”,创新社区服务

 

安丘市社会工作协会

 

有效整合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资源,推行“四社联动”服务机制是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安丘市社区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近三年来安丘市“四社联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抓好社区建设,为四社联动搭建平台

1、坚持全域统筹,合理布局社区服务中心。综合考虑现有城镇、村庄规模、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划分城市、农村社区服务范围,以服务半径2公里左右为标准,分三种类型规划建设,打造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管理服务格局。

2、坚持管理创新,构建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一是人员下沉。对镇街区机关工作人员、直属部门工作人员、村党组织书记和市直部门下派工作人员4类服务力量进行整合,充实社区一线,实行统一管理,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络。二是职能下放。对镇街区原有管理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社区有条件有能力办理的职能权限,全部下放到社区,减少了审批层级,提高了行政效率。三是服务事项下伸。将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文化体育、人口计生、劳动力转移等全部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凡与社区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均按照社区能办的、帮办的、指导办的“三清单”进行梳理分类,扩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有效覆盖,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坚持机制推进,不断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建立以服务型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为纽带的社区综合服务组织体系,推动机关干部驻村挂职、蹲点服务,发展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确保“有人干事”、“有人理事”。通过落实社务、财务、党务“三务”公开,社区工作“四议”票决办法,有效解决了群众参与意识不高、镇(社区)监管不力的问题。于2016年底,协调组织部、人社局,公开招考70名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充实社区工作人员力量,突出持证社工优势,促进社区良性化发展。

4、坚持务实高效,全面做好社区规范运行保障。在社区功能划分方面,明确要求必须建有为民服务大厅,方便群众“一站式”办理事项;建有综合事务办公室,作为驻社区人员办公之用;建有社会事务办公室,便于开展信访听证、计生服务、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同时,具备就餐、住宿、会议等基本功能,确保工作人员吃住在社区。在经费保障方面,落实基本的社区工作运转经费,原则上每个社区每月不低于6000元。

(二)培养社工人才,为四社联动增添智力

1、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及基层组织建设。安丘市于2013年底成立社工协会,并在各个镇街区成立社会工作分支机构,现正在陆续成立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心理工作委员会、司法调解工作委员会等分支机构。为壮大安丘市市社工人才队伍,除积极参加潍坊市组织的社会工作培训班外,连续三年举办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班,邀请全国、省市社会工作精英老师,为安丘市参加社工考试的考生及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面对面授课。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112人取得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社会工作人员队伍正不断壮大。

2、积极探索“慈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以慈善的资金与急需精准帮扶的对象等资源为平台,让专业的社工与热心的志愿者合作服务,运用社工助人自助理念、专业方法和技巧,以及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三者有机结合,创设独特的救助服务模式。相继开展“朝阳助学”项目、“康复助医”项目、“爱心助残”项目、“夕阳扶老”项目、“情暖万家”等项目,仅2016年就募集善款1004万余元,救助弱势群体7612人次。打造了安丘独特的优秀服务模式,逐渐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认可。

3、注重宣传,积极为社工发展建言献策。李国花充分发挥潍坊市政协委员、安丘市政协委员的身份优势,率先将社工发展纳入潍坊政协会议题,提出《关于加大社工人才培育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建议》、《加大社工岗位开发和人才激励保障的建议》等多项提案,为社工发展建言献策,引起与会领导及参会人员的高度认可及重视。利用网络、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多种方式宣扬社工,成功申报齐鲁和谐使者3名,扩大社工的社会影响力。

(三)培育社会组织,为四社联动提供支持

通过降低门槛、建设孵化基地等措施,安丘市市85个社区全部有了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资助等方法,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四社联动中的作用,将社区养老、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等事项,优先交由社会组织办理,减轻政府负担。

(四)发展社会志愿者,为四社联动壮大力量

近年来,安丘市大力发展社会志愿者,成立了安丘市慈善义工协会和安丘市爱心义工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600多人。社工、志愿者联合围绕慈善老弱病残孤五大救助群体,积极传播公益文化,开展公共服务项目活动,如结对资助困难学生,在城顶山、青云山、齐鲁酒地、辉渠镇小麦峪村等地建立多处爱心林,在青云湖设置安丘市社工义工三实基地、安丘市青少年儿童户外拓展中心等,深受群众赞许。

二、下一个三年规划:

争取2017年,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有1名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拥有5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注册社区志愿者达到社区居民总数的10%以上。到2020年,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工作室和社区志愿服务站基本覆盖城市社区;每个农村社区至少有1名专业社会工作人员。

(一)搭建联动平台。一是健全社区组织。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党组织和居(村)民自治组织全覆盖。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居(村)民自治组织的组织、推动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和社区志愿者发挥各自优势,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实现互联互补互促。二是搭建基础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在“四社联动”中的基础平台作用,科学整合服务资源,在各社区服务中心设立社会工作室、社会组织孵化站、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和社区志愿者提供场地、资源和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空间。三是打造信息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搭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机构对接社区需求、开展社区服务招投标的重要平台。

(二)增强社区社会组织承载功能。在法定范围内,进一步降低社区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简化登记注册手续。对符合登记条件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应依法及时予以登记注册,暂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由镇街区做好备案管理工作。同时,积极扶持、培育和发展贴近城乡居民需求的公益慈善、文体娱乐、社区服务等各类社会组织。制定出台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科学的日常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督促规范运作,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三)强化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撑力量。1、增设社区社工岗位开发,大力拓宽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到2020年,城市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配备全覆盖、每个农村社区至少有1名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目标。2、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一是成长培训常规化。对持证社工开展常规化的专业督导培训和持续性的专业化培训;二是考前培训专业化。针对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举办考前培训班,提高安丘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过关率、合格率;3、强化政府购买力度,推动项目常态化运作。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确立财政资金的主渠道地位,鼓励社会资金支持模式。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社工组织多样化。采取财政资助、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支持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发展潜力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四)充分发挥社区信息平台的作用。投资建设安丘市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成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机构对接社区需求、开展社区服务的对接平台。采集和吸纳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社区志愿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促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的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最大程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安丘市“四社联动”工作的领导和推进,安丘市民政局成立推进“四社联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管理与社会事务科。各镇(街区)要充分认识开展“四社”联动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切实抓好“四社联动”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二)强化经费保障。积极争取财政部门资金支持,确保“四社联动”各项工作运转顺畅、发挥实效。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推进力度,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项目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岗位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支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等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承接社会工作。着重发挥福彩公益金和慈善资金的作用,争取每年都能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社会工作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向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投入和捐赠。

(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推行“四社联动”的重要性、目标任务和经验做法,提高联动工作的社会知晓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四社联动”的舆论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基层群众全面了解“四社联动”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促进“四社联动”深入开展。

 

 

 

 

 

 

 

 

 

 

 

 

 

 

论“四社联动”强“四社联动”功能

 

青州市海岱养老中心马艳超

 

“四社联动”不是“四社”简单的联合与互动,而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动态性“四社”联合与交互行动的有效机制。其中,社区为基础性平台,为其它三社面向社区开展服务提供相应的资源、条件等基础保障;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可以有效地连结内外部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形成服务特定群体的有形力量,尤其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可以发挥专业力量,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对其它组织可以起到一定引领作用;社会工作为专业服务力量与社区服务的专业手段,社会工作者主要进行社区服务的策划、统筹与实施,可以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式直接服务社区群众,可以为社会组织、志愿者提供服务方式专业化与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支持;社区志愿者为社区服务的有效补充,可以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在一定的平台与载体上提供志愿服务,有助于形成邻里互助的良好风气、塑造社区精神。以此,四社就成为一个有机的联动整体,可以形成培育+购买模式、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模式、社会组织+志愿者模式、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模式等多种服务模式类型,将多元化的服务供给在社区层面得以实现,从而形成社区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社会动员机制。“四社联动”机制形成的前提就是要通过加强社区建设,通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通过强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通过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明确各自的定位,发挥各自的功能,为实现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互动融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一、增强社区在推进“四社联动”中的平台作用

在“四社联动”中,社区具有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社区各类组织、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的重要阵地。加强社区建设,增强社区的平台支持与保障作用,是促进“四社联动”的基础工程。第一,健全社区组织。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全覆盖,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居委会的组织、推动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发挥各自优势,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实现互联互补互促。第二,搭建基础平台。改善和提升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整合各种为民服务平台资源,实现现有资源的统筹利用。有条件的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工作室和社区志愿服务站,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提供场地、资源和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空间。第三,打造信息平台。加强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搭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对接社区需求、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平台,为“四社联动”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广泛吸纳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的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建立社区各类组织、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服务的信用公示和评价机制,接受社区居民监督。

二、发挥社会组织在推进“四社联动”中的载体功能

社会组织是实现“四社联动”的重要载体,对于激发社会活力,加强社区治理具有推动作用。这里所提社会组织,既包括社区社会组织,也包括以社区为主要服务阵地,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治理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社会组织。前者是“内生性”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后者则属于“嵌入式”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第一,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简化登记程序,以直接登记和备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积极孵化、培育和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服务能力较强的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矛盾调解、文体娱乐、居民互助等类别的社区社会服务组织,为其发展提供成长平台,通过专家指导、政策优先、能力培训、督导支持、宣传推介等有效措施,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支持,提高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服务的能力。要把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协商的重要参与主体,邀请社区社会组织代表参与社区恳谈会、听证会、议事会和居民代表会议,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第二,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建立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清单,能够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社会管理事项都要通过竞争性选择方式交给社会组织运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以及社会组织认领服务等措施,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会救助、居家养老、社区照顾、青少年权益保护、弱势家庭支持、社区矫正等领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居民群众、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功能。

三、强化社会工作在“四社联动”中的支撑作用

社会工作以专业价值观为指导、以服务对象需求评估为基础、运用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在“四社联动”中要切实发挥专业支撑作用。要借鉴“助人自助”的专业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来丰富社区工作理念,以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规范为指导来创新社区治理服务制度,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来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加快实现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的融合发展。第一,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探索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任职条件等,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机制。强化社会组织的社工专业化培育与转型,加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注重社会工作领域政策创制,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使用、选拔、流动、激励、保障机制,为“四社联动”提供人才支撑和专业支持。第二,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发展。加大对城市社区党组织成员、居委会组织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服务人员的社会工作知识普及与能力培训,通过建立职业水平考试鼓励制度、教育培养制度等,推进现有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提升转换,逐步由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型。根据社区工作需要,支持城市社区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挂职锻炼等方式,配备和使用专业社工。积极招录全日制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社区就业,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治理与服务人员中的比例,不断壮大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第三,积极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方法,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及家庭提供专业性服务,重点开展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社区照顾、社区融入、社区矫正、社区康复、就业辅导、精神减压与心理疏导、政策咨询等多样化服务,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配合、支持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定期开展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制定、实施社区发展规划,参与策划、执行社区服务项目与活动方案。发现、挖掘和培养居民骨干,帮助其掌握组织活动的方式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技巧,引导居民开展自治活动,通过协商等方式有效解决社区问题。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督导与评估的力度,注重过程评估与绩效评估的有机结合,逐渐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形成激励与规范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良好机制。

四、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在“四社联动”中的补充优势

社区志愿者具有充分的人力资源优势,可以有效弥补社区治理主体、社会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不足,在“四社联动”中有着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第一,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制度。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挖掘社区志愿者资源,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分类管理。科学开展志愿者星级评定,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优先招募、使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效能。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日常管理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志愿者能力素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评价机制,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量化评价标准和考评办法,以志愿者日常服务记录、团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主要考评依据,定期对社区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考评,使社区志愿服务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第二,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要努力在党政关注、群众急需、志愿者所能的结合点上寻找突破口,积极开展社区救助、优抚、助残、为老、就业、公共安全、环境卫生和文化体育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开展邻居节、社区文化节等邻里互助活动,倡导并组织驻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承诺服务等,弘扬邻里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保障“四社联动”发展

“四社联动”不是“四社”各打锣鼓、各行其是,也不仅仅只是各方结队而行,而是相互联通、信息共享、共同决策、共同行动和共同发展。也就是说,“四社联动”应该是在寻求共同目标和最大共识基础上的协作与合作[1],是实现最大合力与最佳工作效率的交互促进与发展。为实现“四社”的有机联动发展,形成良性的联动机制,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保障“四社”真正“联”起来、“动”起来。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形成联动

建立“四社联动”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指导“四社联动”工作的统筹规划、决策协调、督查落实,实施购买服务、培育服务性社工机构、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等有关事宜。同时,建立相应的工作协作机制,加强工作配合、信息沟通与政策衔接。在社区层面建立由街道与社区“两委”、社会组织代表、居民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对本辖区内“四社联动”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等,由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组织、街道协调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推进社区工作开展和难题化解。

二、建立信息联通制度,在共建共享上实现联动

建立“四社联动”信息收集、反馈、调处机制,搭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机构对接社区需求、开展“四社联动”服务招投标、进行服务评估与反馈的重要平台,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信息公开与共享,促进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有效对接,随时掌握“四社联动”运行状况及其发展态势,利用信息化手段,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通过“四社联动”信息媒介,为协同“联动”频率、降低“联动”成本、提升“联动”效能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立队伍联建制度,在工作力量上实现联动

倡导城市社区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购买服务、挂职锻炼等方式,配备和使用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逐步扩大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在社区工作人员中的比例。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选举进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探索在社区志愿者组织中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促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逐步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组织、社会组织、社工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职能相对分离,功能相互补充,人员相互支持,工作互联互通的社区组织结构,形成“专干但不单干、分工但不分家”的工作原则,有效实现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工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联动协同发展。

四、建立服务联办制度,推动各项工作在社区实现联动

搭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城市社区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类等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激发社会活力。积极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实现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服务融合发展。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广“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联动模式,引导与提升社区志愿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开展服务活动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与精准性。支持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者进入并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加强社区工作者与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同时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与能力,形成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和社区志愿服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五、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在项目化运作上实现联动

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民政部门留存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对“四社联动”的支持力度。设立“四社联动”专项资金,面向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购买服务项目,逐步建立社会组织承接项目、社工团队执行项目、志愿队伍辅助项目、面向社区实施项目的机制,在项目化运作与实施过程形成合力,为社区群众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抚慰、关系调适、社区融入等专业服务,形成“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专业社工引领、项目化运作、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实现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和社区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加强社区协商 创新社区治理

 

潍城区南关街办五道庙社区 姜海峰

 

潍城区南关街办五道庙社区委员会1977年4月成立现位于健康西街1599号万锦皮革城五单元六楼,辖区面积0.7平方公里,社区以服务居民方便居民为出发点,以提高效率为支撑点,为了更好地优化社区服务模式,全面整合社区资源,规范办事流程,依托和谐社区建设项目,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一站式服务,倾力打造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居民办理各项事务一目了然,每位工作人员面前都放一块指示牌,设有党建工作、劳动保障、民政、计划生育等服务窗口,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事疑难事,都能在“一站式”服务窗口得到受理和解决。工作人员以“服务居民,共创和谐”为宗旨,以“以人为本,便民便利”为服务理念,以居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居民利益作为第一考虑,以居民需求作为第一选择,以服务百分百满意为目标来打造社区一站式服务品牌化,同时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全力为社区居民服务。服务大厅的设立改变了过去居民们办事需经过多道程序的局面,极大地缩短了社区居民办事的时间,赢得了居民的赞誉,达到了进一室,联千家、解万难的目的,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联系。

一、 抓班子,强队伍,夯实党建基础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政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创新能力,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执行力。制订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和措施,规范社区党员学习计划、联系居民群众、廉洁自律等制度,使党员在社区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应群众拆求,增加社区自治功能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基础和影响力,五道庙社区将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手积极引导发展,一手严格依法管理,加大协调指,管理服务,培养健全各种机制,社区社会组织领域不断拓展,门类更加齐全,服务不断优化,组织更加活跃。

通过健全机制,强化引导,极大地激发了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力,社区社会组织活动蓬勃发展,截止2016年底,五道庙社区共有10个社区社会组织,包括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劳动、民政、法律等类别,改进社会管理,推动社区自治,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生类社会组织已成为社区开展慈善救济,扶贫帮困活动的中坚力量,为了让困难群众生活好,有效提高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些年五道庙社区广泛开展了救灾。扶贫、助老、扶残,助学等慈善项目。每年过年的时候以多种形式对困难群众进行慰问,发放求助金,解决了困难家庭的生活问题。

三、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创新服务手段信息化,完善智慧社区建设

社区现有持证社工1人,工作人员工资平均不低于上年度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按规定落实五险一金政策。为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社工积极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由居民自发提出活动需求,社工策划活动方案,志愿者辅助,帮助居民成立专项小组,立个案,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针对辖区居民各方面不同的需求和爱好特长,社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帮助群众成立教育、成长、支持、治疗小组,如“以老助老” 等互助小组;爱友之家”等治疗小组;“唱出梦想”、“舞动人生”等兴趣小组,为他们搭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社工采用多种形式介入,保证小组服务有序开展,让居民乐于参与社区活动,在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增强归属感、自豪感,真正的达到了助人自助的目的。

四、社区志愿者为依托,保障服务持续健康开展

五道庙社区现有注册志愿者150余人,按照参与人群的不同优势分为心理疏导、文化宣传、家政服务等5支服务队伍,以“社工理念”为指导,通过“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服务模式,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等内容,面向辖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以宣传栏、板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面向社区群众宣传社区志愿者服务和谐行动,从而影响社区青年人群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认识,推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能有效良好的发展。 

                                   

 

 

 

 

 

 

 

推行四社联动 加强社区协商 创新社区治理

潍城区南关街道人民商城社区 李伟华

    潍坊市潍城区南关街道人民商城社区居委会自2009年3月组建;位于城区商业繁华地带,辖区面积35万平方米,居民楼30栋,居民 5658人;辖区共有大型市场7个,经营业户5621个。社区创新治理模式,积极探寻社区服务走多元化、专业化、规范化道路,在实施四社联动的基础上,推行了一领三化,推动社区协商标准化建设,创新社区治理,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社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创业型社区、巾帼示范社区等26项省级以上荣誉,提供各级调研学习现场121次。

   一、党建领航,搭建协商平台

社区地处商业繁华地带,流动人口多,给社区管理带来难度。社区居民宿舍分散,有三不管的老旧宿舍、单位宿舍和新建的商住混合区,缺乏凝聚力。如何解决居民居住不集中,管理松散,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成为摆在社区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难题。2009年7月31日社区探索成立了潍城区首个社区大党委,吸收9家驻社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为能更好的服务居民,多方链接资源,两年的时间,不断完善服务场所,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完善了网络室、图书室、健身室、休息室、餐厅等休闲娱乐场所。

   二、拓宽协商渠道,激发群众参与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运用督导专业理念指导社工开展工作,提出社区协商工作定位,依托社区大党委的优势开展社区协商,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为拓宽与居民群众的沟通渠道,按照需求导向,社区对辖区2786户常驻居民开展实地走访,收回调查问卷1500份,同时以“智慧社区app”、微信公众平台等为载体,创新智慧社区服务群众工作模式,与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群众进行互动,有效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靠政府”为“靠大家”。

   三、实施“五位一体”,加强协商共治

为了实现小区居民自主决策、自主选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党员干部与工作成员一起对辖区内所有小区分别召开了业主大会,分别推选产生了小区业主委员会和商住联合业主委员会。指导业主委员会建章立制,按照业主意愿制定方案,招标新的物业。通过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讨论协商,很多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

辖区的润扬新城小区属于商住一体的新建小区,出现了居民、商户停车难,交通治安混乱,物业管理费高,房屋售后维修纠纷等种种问题,居民、商户、开发商、物业四方矛盾重重,导致居民业户多次上访。为此社区运用小组的专业方法,分别与居民和商户代表协商,广泛征求意愿,处理各类矛盾纠纷,通过居民和商户代表分别推选,反复召开82次会议,帮助指导业户选举产生了商住区联合业主委员会。指导业主委员会建章立制,按照业主意愿制定方案,招标新的物业。通过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讨论协商,很多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现在我们形成了由社区、开发商、物业、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组成的“五位一体”的协商监督治理体系。通过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讨论评定协商,解决了许多棘手的社区问题,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四、专业社工介入,推进协商标准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社区服务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运用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3名专业社工,推进社区协商标准化建设,帮助居民传授其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巧,发现群众的潜能,群策群力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群众自决和自立的能力。

  (一)健全协商机制。

社区先后出台了《 双工联动工作机制》、《社工个案工作流程》、《社工小组服务流程》、《志愿者服务流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社会工作的评价、使用、激励等基本制度及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为社区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社区实施奖励机制并实行老青互帮工作方法,激发了工作人员考取专业职称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社区社会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鼓励培养专业人才。

    社区书记李伟华,作为中级社工,全国社会工作见习督导,中国最美社工,齐鲁和谐使者,聘请潍坊市社工协会会长王钧、秘书长张新民等社工专业人才担任正能量社工服务中心的名誉顾问,推动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按照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方向,积极和大专院校合作,建立社工人才培养基地,建成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教学科研基地等),大力开展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扩大人才培养交流渠道。鼓励社区工作人员考取专业社工资格,推动社工人才发展。

    (三)制定规范化服务标准。

    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行业,尤其是一线社工,一旦出现频繁的社工交换,之前已经建立关系的个案、资源都会断裂,或者需要花费数倍的精力再次建立关系。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标准体系,规范和指引社工为居民提供标准化的服务,防止出现‘人走茶凉’的现象。今年,社区针对青少年、老年人、妇女等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形成了服务原则规范、服务类型完善、服务流程科学、服务指标可量化的社工服务标准体系。

    (四)量化服务标准。

    通过服务指标的量化,保证社工服务的高水平,必须要建立完善规范的标准体系,让社工随时随地都有章可循。比如说我们新成立了社工服务中心,计划每年开展的个案不低于4个,居民建档数不低于500份,入户探访数不低于160人次。通过这样一些个别化服务指标的量化,社区居民对社工的印象由过去只会搞一些意义不大的活动,转变为能通过开展个别化服务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

   五、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多元化参与社区协商治理

随着社区党组织服务拓展深化,社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培育和引进社会组织,打造了特色蜂巢服务群,实现资源共享,集多方力量参与社区协商治理。     

  (一)组建正能量志愿者团,打造品牌特色

培育、发展社区自有的社会组织。在社区协商的基础上,整合辖区有效资源,发动辖区内的党员、爱心企业和单位等共同参与,把每一个居民都纳入社区社会组织,成立了正能量志愿者团,让他们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觉参与组织的活动,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增强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按照参与人群的不同优势分为党员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爱心医疗队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用社工的专业化带动志愿服务工作的正规化和制度化,以“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服务模式,面向社区弱势群体及福利院老人、儿童,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及公益援助活动。目前,登记志愿者已达500余人,先后组织开展各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330余次,服务居民达5000余人次,活动覆盖率达90%,捐款捐物达30余万元。2015年被评为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二)成立癌友之家,突出四社联动典型案例

    社区于2013成立潍坊市“癌友之家”, 以癌症患者为服务对象,以“科学抗癌、团体抗癌、快乐抗癌”为宗旨,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的方法提供医疗、救助、文娱、出游和公益等多元化服务。目前服务范围从社区扩大到全国,从3人到130余人,抗癌5年以上的癌友达到28人,培养了许多癌友骨干志愿者,实现了从受益者到志愿者的角色转变。我们有一个典型的案例:肺癌晚期的高凤霞被301医院判定活不过3个月,却在癌友之家见证了6年的奇迹。中社社工发展基金会赵蓬奇理事长两次来我社区调研社区社会工作,表示对癌友之家项目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大力支持,同时达成了项目开展合作协议。民政部副部长宮蒲光来社区调研社区社会工作,也对癌友之家项目给予高度的肯定。2016年6月,癌友之家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向全国传播了团体抗癌精神。

  (三)引进专业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能力

通过实现社区主体多元化参与的方式,不断完善社区社会支持网络,吸纳其他组织、企业的力量。其中,完善社区的养老育小服务,将四点半学校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机结合,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以专业社工理念为指导,志愿服务相结合,在深入了解每一位老人和孩子的基础上提供更为贴心、专业、温馨的服务。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心理慰藉、膳食营养等日间照料服务,并提供送餐、家政、医疗等居家养老服务;为孩子开展课后辅导、特色课程、未成年品德教育等活动,有专业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并辅导功课,还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开设声乐舞蹈、创意美工、小记者团等特色课程;组织学生定期到空巢、残疾老人家中清理卫生,在节假日走访敬老院,探望独居老人。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2015年为全省关心下一代会议提供现场;民政厅、民政部对社区创新养老做法进行调研。社区联合好人网在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健康公益服务中心及社区红娘,解决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及婚姻难题。社区老年大学,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参与到社区建设,大家共同协商解决社区问题,满足服务需求,通过搭建平台,增强了社区全面发展的有效动力。

社区不断完善四社联动建设,创新社区协商治理新模式,坚持专业化引领,多元化参与,各阶层融合共建,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社区工作实践总结

诸城市龙都街道孙晓东

今年我进入了社区,参加了社区服务,虽然五个月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五个月的实践,使我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社区服务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我们到底有没有能力,在社会上用双手来收获什么。到底我能干什么?心理上总有这样的疑问,社区服务就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迎接未知,考验自己,把想象和实际联系起来。看看自己是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可能作为大学生时的我还没有多大的本领,但是即将成为栋梁的我们在真正走入社会钱来一次预演。服务员,送报纸,送牛奶。一份简单的工作,却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
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
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参加社区服务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区服务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区服务,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社区服务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区服务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四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实习的这几个月,通过翻阅档案、提问和实地走访,我从宏观上感知到社区综治工作是一项既繁杂又能感觉到非常有成就感的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服务人员,不光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处理问题时脑子还要灵,任何事只要在脑子闪过,就要立刻给出处理的方法和步骤。而且一名优秀的社区服务人员就是一张该社区的活地图。辖区内大到小区、企业、商场,学校……小到巷弄,门牌……;哪些地方住着哪些特殊的人(帮教对象、邪教分子、海外华侨……),都应熟记于心。接到问题报告时,要毫不犹豫的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首先向领导及时汇报,能自行处理的当场处理,处理不了的要通知相应部门相应的人员协助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想要做好社区综治工作,少不了与人打交道。比如说,我所在的社区要与辖区内的一家商场签定治安防范责任书,再比如说与辖区内的某家银行协商,使其安装的监控探头再向外阔伸50米。怎样去说服负责人,这又是一门艺术,所以还应该掌握基本的公共关系和社交礼仪。想要做好社区综治工作还必须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工作总有疏漏之处,发动群众参与进来,人脉广了,工作也就方便许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区服务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通过这次的社区服务,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
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这一次社区服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实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对自己的疑惑,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于是,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关于社区协商及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

 

潍坊科技学院  杨春燕

 

     社区协商,就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参与公共讨论和批判性审视具有集体约束力的公共政策的过程。公共协商的主要目标不是狭隘地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利用公共理性寻求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公民愿望的政策。

一、社区协商的核心在于公共协商、民主协商

    这里面涵盖了社区协商的原则即民主和社区协商的参与范围即公共。通俗的社区协商可以理解为大家参与进来、民主讨论、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小事、小矛盾不化解就会酿成大冲突。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一只蝴蝶轻轻煽动一下翅膀,德克萨斯州就会引发一场台风,这就是“蝴蝶效应”。对于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来说,每天面对繁冗复杂的工作,领导可能觉察不到蝴蝶煽动翅膀,但领导一定能感受到台风,这个时候我们的所有工作就有可能被否定。唯一欣慰的是在政策上提出取消一票否决,这也正说明了一点,社会工作者不是万能的,社会工作者做的工作是人文的工作。

     二、开展社区协商的前提

 社区协商是社会工作者的一项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价值理念作支撑。社区协商的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优势视角。张剑老师讲解助人自助时提到最高效的和谐是自我管理。 优势视角就是社会工作者必须相信服务对象具备改变的潜能。

 三、社会工作者具备的实务能力

 1.运用价值观、伦理

    开展实务性协商工作一开始不是运用技术和方法,而应该秉承价值伦理理念。主要体现为对“价值观上的冲突与困境”予以深刻“理解”,“并从实际出发”,对“专业价值观、专业操守和管理规则等诸多环节的复杂关系”予以“恰当处理”。

    2.预估评估能力

    要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服务对象评估以及资源状况的预估。

    3.干预能力

    干预效果如何,专业关系的建立是最关键的一环,“与服务对象建立并保持专业服务关系”、“行动和干预”、“动员资源”以及“改善环境”等内容建立关系。郭名倞老师讲到过我们可以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出发(儿童)、从兴趣和日常生活入手(老人)、从生活细节选择突破口来建立信任感,促成服务对象开放性交流。

 4.服务项目执行与政策倡导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是在现有的福利体制内将福利最大化。因此要“熟悉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并在实务工作中正确运用”、“针对个案权利、同类需求进行社会倡导”。也就是服务对象所需求的送温暖不如送政策。

 四、开展社区协商的措施

 1.领导的重视

 领导重视是开展社区协商最首要的支持资源。领导不支持,基层工作者无法开展工作。

 2.坚强的制度保障

    协商民主,要靠坚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协商民主作为一项制度,可以约束权力的任性。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3.社区协商常态化

 完善社区协商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促进协商民主常态化。

 4.引导公众的广泛参与

    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和方式,为各社会利益群体搭建反映其多元利益诉求的平台,广开言路,群策群力。比如采用焦点访谈小组,让相关利益群体参与进来,达成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妥协、包容的结果。

 5.协商方式多样化

    小组人员所在社区里面采用的阳光议事日、阳光低保听证会等。

 五、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社区协商和“四社联动”培训结束之后,作为一名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把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塑造。

 1.社会工作实践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必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2.方案的策划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会服务方案的撰写及其他文字性工作。目前社区工作做很多事情,有经典的案例,但形不成可呈现的结果。这样一方面导致一些社区里面经典的做法不可复制,另一方面领导无法评估我们的工作,现在都讲求有痕工作。

 3.海报制作和PPT制作

    诸多的活动需要制作海报,社区里面不可能每次活动都找广告公司,社会工作者里面必须要有会海报制作和PPT制作的人才。

    

页面顶部】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关闭

Copyright © 2017 Weifang Social 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支持单位:潍坊新闻网
潍坊社会工作协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130073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