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海:社会工作引入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诸城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维护军休干部合法权益,实现军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而传统的服务管理方式单一,社会资源整合不充分,难以满足军休干部日益增进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对一些矛盾化解和情绪舒缓还是依靠行政手段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有效、系统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问题。
为更好提升军休服务管理质量,满足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使军休干部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有必要创新军休服务管理模式,在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
军休社会工作是在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领域,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巧及价值观,以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干部、退休干部、退休士官为工作对象,帮助军休干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
在军休服务管理领域,引入社工服务,发展军休社会工作,是适应军休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军休服务的需要。因此要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军休社会工作,采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工作方式,创新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
专职社工服务模式。在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设置专职社工岗位,鼓励工作人员参加资格考试。针对军休干部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划片包靠”方法,为每片配备一名专业社工作为联络员,联系包靠N名军休干部。社工岗位可培训现有人员担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专职社工+工作人员+军休所”的服务管理网络,实行分工负责,层层管理的服务管理模式,保证了每名军休干部都在服务管理体系之中,都在社工服务之中。这种模式的长处在于专业人从事专业事。诸城市军休所现有军休干部69人,分5个包靠联系互助小组,由5名考取中级社工师的工作人员分别包靠联系。
聘用社工+工作人员模式。有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接收军休干部人数较多,工作人员较少,专业社工可能供不应求,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专门委托社工服务机构,由专业机构派出专职社工进驻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服务管理机构根据队伍建设需要,遴选本单位工作人员共同组建服务团队,共同开展服务。同时吸引更多的义工和志愿者投入到军休工作中来,链接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为军休干部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精细化服务,探索并逐步建立起邻里互助、社区关怀、社会关注的军休社工服务系统。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专业人做专业事,通过随时评估始终保持服务的品质,不足的地方在于增加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的管理成本。
建设义工队伍,实现“互助服务”模式。军休干部服役多年,在长期的革命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很强的群众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因此,在军休干部群体中提供一个军休干部发挥余热的平台。运用现有网络资源解决问题,提升他们掌握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根据军休干部的年龄、兴趣、需求等,组织军休干部组成小组,通过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为他们创造互动的机会,加强军休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找回自身的社会价值,恢复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的专职社工还可以帮助成立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和鼓励军休干部走出自己习惯的狭隘生活区,融入社会。如组织“五老志愿者”,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对口帮扶等各项公益活动。组织“环保小组”“文明创建你我他”等志愿者队伍,组织军休干部力量,承担起小区治安、文明城市创建、社区环境治理和维护等责任,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
(本文在《中国社会报》2020年5月27日发表 诸城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郑永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