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策改革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改革初期阶段:知青返城,就业、住房困难集中爆发出来。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再就业政策方面,打破了过去“统包统配”,采取了“劳动部门介绍职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及自谋职业”,劳动力市场开始发育。三年的时间城镇失业问题基本解决。在住房政策方面,国家一方面拿出相当的资金用于住房建设,另一方面在一些城市实行住房出售试点,开启了住房制度改革之路。
养老保险由企业统筹改为社会统筹试点(国企)。1985年起,国企新招工人一律实行合同制。
2.深化改革阶段: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社会政策改革逐步深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体制、社会福利服务以及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及妇女各类群体 权利保护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改革,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业保险失业保险等8项重大政策。
3.形成新的框架阶段: 90年代到新世纪初是我国形成新的社会政策制度框架的阶段。
第一在社会保险方面形成了新的制度体制。1997、1098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决定》、《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在医疗保险方面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失业保险方面,国务院1999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
第二在社会救助方面,1999年颁布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第三在医疗服务体制方面基本完成了公共医疗机构朝向市场化的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和降低政府对财政的依赖,
第四提出并实施社会福利社会化,允许鼓励个人和各类社会组织出资兴办社会福利机构;鼓励社区资源举办社区服务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慈善事业的发展调动民间资源投入社会福利事业。
第五城市住房制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型,商品化的住房体系取代了福利分房。
总的来说,这20多年我国的社会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制度转型,摆脱了僵化的体制机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及连续20多年的高速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这一阶段的社会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平,使许多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村社会政策发展缓慢,农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及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都相对缓慢。没有考虑到农民工的问题。
7、 近年来我国社会政策有哪些新发展?
主要是我国社会政策指导思想有了大的发展,并采取了十大行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变,但我国社会各界都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和民生问题关注社会发展问题。在此背景下党和政府提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并将社会建设列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由于经济实力大增,政府财力增强,具备了更好的条件去实施各项社会政策,进而推动社会建设。
1、我国社会政策指导思想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政策具有了以下新趋势:
(1)注重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基础;
(2)更加强调对社会公平和基本权利的保护;
(3)更加强调向弱势群体倾斜,残疾人、农民工、长期贫困者、儿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4)中央财政责任明显增大,地区之间再分配(转移支付)水平提高;(5)福利水平总体提高,政府的社会开支占GDP的比例明显提高。
2010-2019年,我国的社会政策的目标理念进一步提升。
(1)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建设)
(2)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
(3)进一步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和原则
(4)突出强调社会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2014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使用“社会政策”这一概念--“社会政策要托底”。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
2、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要行动(10大行动)
(1)针对社会保险不完善问题,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五险一金)。
(2)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制度,并着力建设综合性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低保、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3)进一步重视劳动者权利保护(签合同)。
(4)进一步重视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廉租房保障房)
(5)快速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重视教育公平和教育保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强调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
(6)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新农合,体制改革)
(7)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合、救助之外,(农村低保、农村养老保险)。
(8)从2002年起,中央政府开始强调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方面平等权利的问题(融入教育体系)。
(9)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服务和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保护和救助(残疾人、孤儿、老年人)。
(10)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体制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